-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压扭性盆地的成盆机制与油气潜力
压扭性盆地
的成盆机制与油气潜力
压扭性盆地成盆机制与油气潜力
• 压扭性盆地的基本概念
• 压扭性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基本类型
• 压扭性盆地的成因机制
• 压扭性盆地的构造特征与识别标志
• 压扭性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
• 压扭性盆地的油气潜力
基
本 地应力
概
念
重力
构造应力 流体压力 构造形变
其他
纯挤压、带扭性的挤压、强压扭、弱压扭、纯扭、张扭、带扭性的拉张、纯拉张
纯扭 压扭 张扭
压扭:偏离简单剪切的走滑变形,
因为存在垂直于变形带的缩短
压
扭
带
图1 压扭性应变模型的一些实例(据Dewey等,1998)
图3 中央阿尔卑斯地区简化的构造图(据Dewey等,1998)
带空心箭头的线代表始新世-渐新世构造线,带实心箭头的线代表中新世构造线。
AA-Austro-Alpine带。左上方的简图表示中新世阿尔卑斯扭性滑动矣量图解
(H-Helvetics,L-Lepontine,IL-Insubric线,RL-Rhone线,UZ-Ursernzone,SV-滑动矢量
压扭性盆地的定义
走滑断层系中由挤压作用形成的盆地,以及先前形成的盆地在演化的某
个阶段时盆地的一部分或整体被压扭作用改造的盆地。
①走滑断层系中由挤压作用形成的盆地,这种盆地从一开始就具有压扭性
的特点,它们往往发育在走滑断层受束缚的断面弯曲处;
②盆地形成之初并不具有压扭性的特点,但在后期演化中却转变为压扭性
压扭性盆地地应力特征表明,挤压构造力的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的吸收、
积累以及消耗于岩体的运动而较快衰减,扭性构造应力向盆地内部传播
时会从压性向单扭或张扭转化。因此,盆地后期的压扭性反转往往不是
盆地整体反转,而是局部反转,对那些面积比较大的盆地尤其如此。虽
然这种盆地仅部分地区呈压扭性的特点,但是,这部分构造则是油气赋
存的有利构造部位(Wilcox等,1973)。
已有的勘探实践表明,这种盆地中的油气藏往往与压扭性反转的那部分
构造关系密切,如圣华金盆地、中央苏门答腊和南苏门答腊盆地、洛杉
矶盆地、特立尼达西南部洛斯巴乔斯(Los Bajos)盆地、死海西北部
盆地、Big Horn盆地、扎格罗斯山前地带等)。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仍
然把整个盆地归入压扭性盆地的范畴。
2.1 压扭性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
1.汇聚板块边缘的压扭性盆地
• 由于板块形状的不规则性,以及俯冲板块的运动方向往往具有走滑分量
(Dewey,1975)等原因,汇聚板块附近的挤压往往是不共轴的。今天的阿留
申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爪洼海沟、秘鲁-智利海沟等处就是如
此。这种情况导致海沟-岛弧地带的区域应力场呈现压扭性的特征,从而使
汇聚带附近的盆地呈现压扭性,例如苏门答腊盆地、萨哈林(Sahkalin)盆
地、韩国的Kyokpo盆地等
• 随着俯冲大洋板块的消亡,以陆-陆或弧-陆、弧-弧碰撞为标志的碰撞造
山作用将会取代洋壳俯冲作用。碰撞造山作用往往继承了先前斜向俯冲的特
点,呈斜向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带内的盆地很可能成为压扭性盆地,
始新世-渐新世期间中央阿尔卑斯带、喜马拉雅山前地带等地的情况就是如
此。
2.转换板块边界地带的压扭性盆地
转换板块边界地带的斜向汇聚可以被分解为板块边缘法向与切向分量,是压扭
性构造发育的有利部位
美国西部包括洛杉矶、圣华金盆地在内的一系列新生代盆地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