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高自然伽玛储集层 碳酸盐岩中泥质层一般很难形成储层,根据高GR来区分泥质层。 储层:低GR、低RT、低DEN、高DT 并非所有高GR层都是泥质层,有些高GR层泥质含量并不高,它们在缝洞发育时为储层。 一、高自然伽玛成因类型 原生吸附型 后生沉淀型 1.原生吸附型 沉积碳酸盐岩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吸附介质中的铀元素,则在GR曲线显示高值,甚至超过泥质层GR值。 受控于沉积环境,在一定范围稳定分布。 原生吸附型与泥质层的识别 单井内对相近读数的高GR层对比。 泥质层电阻率数值很低,为几十Ωm,深浅双侧向曲线为负幅度差,声波时差值较高。 高自然伽玛储层电阻率数值相对较高且变化剧烈,声波时差值增高层段与高自然伽玛显示在厚度上不完全一致。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曲线上识别 泥质吸附钍、钾 有机质则以铀为主 孔10井下二叠统高GR储集层 华北地区某井的实例(3层) 四川某井下二叠统高GR储集层 2.后生沉淀型 沉积时地层不含泥质或微含泥质为低GR。后来经过次生变化,形成高GR。 裂缝带,断层带,风化带, 油田开发 高自然伽玛缝洞性储集层 地层水在缝洞中运移,当为还原环境时,铀元素被析出沉淀在缝洞壁上,形成高自然伽玛。 以低钾、低钍、高铀为其特征 邻井间或断层上、下盘相同层段的自然伽玛曲线不能对比。 川南纳39井断上盘缝洞发育 风化壳高自然伽玛储层 风化壳受淋滤、溶蚀、沉淀作用发育溶洞系统和较高的粘土含量,因而为高自然伽玛显示。 高GR可与邻井对比者为正常地层,不能进行对比又无断层通过的为风化壳。 风化壳分布在沉积间断面下约100m。 储层均为剧齿状自然伽玛增大。 新疆塔里木盆地风化壳碳酸盐岩 油气田开发自然伽玛增高 油气田开发见水后,随着累计产水量的增加,自然伽玛强度也增加。这是由于溶于地层水中的铀元素随着水的产出在缝洞壁上沉淀的结果。这类地层的原生自然伽玛为低值,随着时间推移(即随累计产水量增加)自然伽玛逐渐增高。自然伽玛增高越多则缝洞越发育,产能越高。 华北油田 四川盆地两类碳酸盐岩高自然伽玛储集层 沉积高自然伽玛储集层 裂缝高自然伽玛储集层 二、一种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新类型 由于古岩溶洞穴充填物引起的碳酸盐岩剖面显著高自然伽玛异常,指示了溶洞储层的发育,成因上属于沉积期后暴露形成古岩溶洞穴,洞穴中再充填或富集高放射性物质。 太和场构造图 赤水太12井三次酸化产能对比 太12井生产曲线 太12井测井曲线高GR异常 合4井P133顶部风化壳 合江构造合4井钻至P133顶部风化壳处钻具放空0.17m,突发强烈井喷并失火,估计日喷气量500×104m3,经过26天的抢救才将火扑灭,共损失天然气1.54×108m3。侧钻出现严重井漏,测井和录井资料反映出顶部为松软的古风化壳泥质充填。 合4井测井曲线高GR异常 合16井P133顶部见灰黑色泥岩 合16井下二叠统顶部井深2983m, P133中2985-2987m录井为灰黑色泥岩,富含粉粒状黄铁矿,为古风化壳洞穴充填,清水钻开无显示,气测无异常,只是钻时明显下降,测井为高自然伽玛异常。 合16井测井曲线高GR异常 合16井P133储层段酸化数据 威2井两段放空0.78m,见黑灰色铝土质泥岩洞穴充填物 纳55井测井断层上下盘古溶洞带 试油选层的重要依据 高自然伽玛异常作为试油选层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认识已被矿场新井试油证实,并称为太12井试油选层模式。 缝洞储层的形成 代表性的观点----先缝后洞 高自然伽玛岩溶储层表明:古风化壳泥质或上覆地层充填应形成于古岩溶作用期间和期后,在这些层段中产出高产气水并有一定储量,表明东吴期古溶洞未被完全充填,具备储集和产出工业性流体的能力。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缝洞储层模式 * 高自然伽玛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1154 微气 0.3 0.16 72.2 107.5 1993.01.20 1.0 0.75 无 0.12 ? 49.0 ? 64.7 1991.05.05 无 0.44 无 微气 42.5 27.5 1979.06.17 酸后 水 (m3/d) 酸后 气(104m3/d) 酸前 水(m3/d) 酸前 气(104m3/d) 泵压Mpa 酸 量(m3) 日 期 水1920m3/d 无显示 效果 1000 320 排量(l/s) 500 410 油压(MPa) 320 430 套压(MPa) 101.×15.4% 29.4×18.4% 酸量(m3)和浓度 76.03.07 75.12.25 时间 2 1 序号 *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