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vtk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专业论文
目录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来源 11.2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情况 21.3.1绘制技术 21.3.2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发展 51.4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1.5论文的章节安排 6第二章几种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的比较 82.1移动立方体(Marching Cubes)算法82.1.1体素中等值面的分布 82.1.2求等值面与体素边界的交点 102.1.3等值面法向量的计算 102.1.4移动立方体算法过程112.2光线投射算法112.2.1颜色赋值 132.2.2图像合成 132.2.3明暗计算 142.3基于纹理映射的绘制算法 142.3.1基于二维纹理映射的体绘制算法 152.3.2基于三维纹理映射的体绘制算法 172.4三种算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202.4.1移动立方体算法 212.4.2纹理映射算法 222.4.3光线投射算法 242.4.4几种算法的比较 252.5本章小结 26第三章跨平台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的技术背景 27目录VTK 简介273.1.1VTK 主要的技术特征 273.1.2实现架构分析 28QT 简介303.3系统构架中的设计模式 323.3.1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32Factory Method 模式 33Strategy 模式 34Observer 模式 35Command 模式 363.4测试驱动开发的方法学 373.4.1基本思想 373.4.2开发流程 383.4.3测试用例的编写 393.5本章小结 39第四章跨平台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设计 414.1概述 414.1.1设计目标 424.1.2系统设计思想与架构概述 424.2核心组件的设计 454.2.1设计目标 454.2.2静态结构 454.3文件 I/O 组件的设计504.3.1医学图像文件概述 504.3.2设计目标 524.3.3静态结构 524.4绘制组件的设计 534.4.1设计目标 534.4.2静态结构 544.5三维交互组件的设计 554.5.1三维交互概述 554.5.2设计目标 56目录4.5.3静态结构 564.6GUI 组件的设计 594.6.1设计目标 594.6.2静态结构 594.6.3QT 界面与系统框架的结合 614.6.4GUI 用户界面示意图 624.7本章小结 62第五章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体的精确测量 635.1相关准备工作 635.1.1坐标系统 635.1.2坐标系的转换 655.2三维切割平面 675.2.1三维空间中的平面 675.2.2实现与效果 695.3精确测量的实现 705.3.1约束原则 715.3.2交互原则 725.3.3测量操作 735.4本章小结 78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79致谢 81参考文献 8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6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绪论1.1 课题来源本课题受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大项目“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 重建系统”资助([信部运 2006]634 号)。1.2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自从十九世纪末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 X 射线,首创了放射学应用于医学的 先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科学家汉斯非尔得发明了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CT(CT: Computed Tomography),从此医生可以通过 CT 图像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结构; 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 超、电子内窥镜、正 电子发射层面照相技术 PET 的先后发明,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诊断方 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成像系统为医生提供了清晰的人体内部丰富的组织、 器官的断层图像信息,帮助他们迅速、准确地诊断病情[1]。但是由于医生观察到的 只是二维图像,并且只能以固定的方式对图像进行观察。医生主要依据的是图像 的定性分析,这对医生的读片经验要求较高。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等技术不断发展并渗入到了医学领域,开创 了数字医疗的新时代。基于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计 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技术,已逐渐成为了一门具有特色的 交叉学科,在医学诊断诊治等许多临床领域具有特殊应用价值。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二维切片图像进行分析及处理,如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 病变体的分割提取,然后进行三维重建和三维测度等,这使医生能够有效地参与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过程,便于医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辅助 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区域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从而可以大大 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这无疑对提高医学图像数据的应用价值有深远 的意义。在辅助医生诊断、手术仿真、引导治疗等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所 以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乌海市空间演变的作用机制与规划调控方向的实证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docx
- 铁电薄膜界面效应与尺寸效应的研究-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docx
- 通用工资软件系统设计-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可调谐激光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的co2气体检测系统的研究-光学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gprs的电力监测系统设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论文.docx
- 基于动态下红外热释电传感器阵列的定位算法研究-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论文.docx
-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结构工程专业论文.docx
- 结核分枝杆菌新核酸标识的issr分型筛选及在鉴别检测中的初步应用-微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
- 聚苯胺修饰碳载体担载pd催化剂分散性与稳定性dft分析-化学专业论文.docx
- 全降解聚乙烯地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化学工艺专业论文.docx
- 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语言中枢间接解码的算法研究-集成电路工程专业论文.docx
- 镁合金热室压铸机压室耐热钢研究-材料加工专业论文.docx
- 一种14位逐次逼近模数转换器设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论文.docx
- 龙须菜世代差异基因在其不同世代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分析-生物工程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行为和属性的web服务访问控制模型的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docx
-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接收机系统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论文.docx
- 轧钢加热炉炉温控制算法设计-控制工程专业论文.docx
- 搜索引擎的研究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docx
-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逻辑独立性方法研究与应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