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伴我行_应本一班主题班会
12级应本一班 主题班会 前 言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成分。因此,抓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学生宿舍常见的盗窃方式 1、顺手牵羊 趁主人不备,将晾晒在走廊、阳台等处的 衣物盗走。如门大开,宿舍没人,“顺手牵羊”者有可能还会光顾室内,顺手窃走手机、钱包、计算机、手表等一切唾手可得的东西。 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2、养成外出、串门时随手关锁门的好习惯; 3、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小件物品不用时应放入带锁的衣柜或抽屉内; 4、现金不用时应存入银行,银行卡密码不要用生日或简单数字,不要与身份证件放一起; 常见诈骗类型及其防范 一、以老乡名义借钱或请客等诈骗 二、就业诈骗 三、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实施诈骗 四、电话短信诈骗 五、“掉地捡”诈骗 六、身边事诈骗 七、网络诈骗 八、银行卡诈骗 九、大学生打工诈骗 一,以老乡名义借钱或请客等诈骗 很多人来大学之前可能听说,大学里老乡关系很重要。但是,我告诉大家,我校的这种风气不是很浓。学校是不允许成立老乡会的。到大学后,有的人以老乡的名义,来找你借钱,要你交钱请老乡吃饭或交“会费”等,请你提高警惕,以免上当。 二,就业诈骗 1 就业诈骗类型--------有部分同学在毕业或想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被骗。 在2007年某高校07级一刚入学大一学生听信“小广告”去应聘“男性”公关,被骗3000元。 在2008年4月份时,某高校05级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在不同时间段,被同一家公司骗取多名学生押金上千元。 2007年6月27日,何南商丘某学院的两名女大学生,暑假通过中介公司找工作时,被骗至夏邑县一家音乐广场“上班”。当两人到地方才发现,所谓的露天广场变成了狭小的歌厅包间;工作也不再是“放放碟子倒倒水”,而是“坐台陪唱”。发现上当,两人要求离开时,已没有了人身自由。 6月30日,其中一名女大学生趁机逃出夏邑县后,迅速报警并向记者站求助。记者连夜冒雨驱车赶往夏邑县,与该县警方一起将被困的另一名女大学生解救出来。 三,意外伤害诈骗 编造学生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对学生家长实施诈骗。 在犯罪分子获取学生家庭的信息后,利用家长对子女的担心,按指定的账号汇钱。 案例-------2007年云南红河洲一名在南京上学的女生因手机被盗,被犯罪分子在手机上获取家里的电话号码,打电话告知家里,孩子被车撞,现正在医院抢救,“他是孩子的老师”请家长按指定账号汇款8万元,否则孩子有生命危险,家长接到电话后,心急火燎到到银行及时把钱汇出,在放心不下的情况下,由风尘仆仆地赶到南京,到学校后女儿安然无恙,方才知道被诈骗。 四,电话短信诈骗 电话短信诈骗-------获取家长手机号码发短信给家长按指定账号汇款。 案例----我院发生多起学生家长被诈骗,电话内容是“爸爸或妈妈,近段时间我们宿舍发生偷盗,生活费及很多物品被盗,请给我按***账号汇款”。 湖南湘潭的学生小覃是武汉某高校学生。去年暑假后来汉上学,小覃独自一人乘火车。对面一位20多岁的年轻小伙主动和小覃说话,自称也是湘潭人,在武汉另一所高校上学。小覃和这位“老乡”相谈甚欢,为便于长期联系,小覃不但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连老家的电话也告诉了对方。 ??? 车到武汉,二人依依道别。在去学校的公共汽车上,小覃突然接到一条短信“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小覃信以为真,立刻将手机关了。 ??? 第二天,小覃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才得知前一天家中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对方自称是乘务员,说小覃得了急病,急需做手术的钱。小覃家人给小覃打电话也不通,焦急万分、不辨真假,只得汇了款。小覃这才明白,在火车上遇到的是个骗子。 五,“掉地捡”诈骗 “掉地捡”诈骗----道具:一张真币包着一捆假币、假金项链等“财物” 。嫌犯通常有2至3个人,有时也会男女搭档行骗,他们事先掉下“财物”设好陷阱,等有人捡起“财物”,便上前提出见者有份,要与受害人平分财物,然后再伺机诈骗受害人的钱财。 某高校2006年新生刚开学时,一位家住“昭通”的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报到,在“昆明南窑”火车站下车时,被诈骗1万多元学费。 在上海某大学一女生在地上捡到一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10匝成捆的100元人民币,正在这时一男青年也说,两人看见要平分,正在两人正准备分钱时,匆匆走来一个看上去象很有钱的男青年,问他们是否捡到一个皮包,捡钱两人说没有,过了一会儿两人说到僻静处分钱,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