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了解全国35个端午节民俗集中分布区公布.doc
了解全国35个端午节民俗集中分布区公布
全国35个端午节民俗集中分布区公布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端午节前,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布全国35个端午节民俗集中分布区,寿县是我省唯一在列地区。
为参加5月30 日至6月2日在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举办的2014年端午文化节,宣传展示寿县端午文化习俗,寿县组织相关人员挖掘、整理当地端午文化习俗,考证历史渊源、复原仪式内容、评估特色价值,并制成图片送展,入展图片在文化节后将录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库。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寿县作为楚国末世都城,楚文化底蕴深厚,自有独特的端午节民俗。
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城市中的“民俗村”
走进东辽县民俗博物馆,首先感到的是作为博物馆一种特有的氛围——该馆位于东辽县文体活动中心内,在周围林立的楼房和喧嚣的都市气息中,这里独显出雅淡如茶、静谧如茵的文化气息。
整个展厅共有八条展线,每条展线在陈列与色彩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各具特色——第一条展线是一年四季展区,这里充分展示了不同时期人们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中使用的生产、生活、民俗、祭祀、文化、娱乐等展品;第二条展线是五行八作和历史文物展区,这里展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各行各业中使用过的工具、用品及珍贵的历史文物等;第三条展线是生活复原展区,这里还原了过去人们的住所、场景、布置、摆设、用品、用具及生活方式、习俗等;第四条展线是现代生活用品展区,这里展示的是现代时期的家用电器、乐器、粮票、布票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等;第五条展线是近代展品展区,这里展示了近代时期的一些装饰品、民俗用品和各种生活用品等;第六条展线是博物馆最亮丽出色的展线之一,这里展示了由400多个刨子组合而成的《劳动的旋律》等美丽图案,令人感叹人类劳动时的匠心独运以及收藏者的良苦用心和持之以恒;第七条展线是民俗文化遗存展区,这里展示了具有民俗特色的满族剪纸、葫芦画、鱼骨画、木雕等民间文化艺术品;第八条展线展出的是民间剪纸艺术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崇仁亲剪的大型系列剪纸《国庆六十周年》、百幅剪纸《东辽建县百年》、120幅剪纸《中华神谱》、108幅剪纸《水浒人物》等作品。8条展线以实物、图片和文字材料为基础,运用精致的陈列布置、现代的陈列手法,记载着东辽古往今来的文化特色。
据东辽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武俊峰介绍,从最初的馆舍不足、展品不多到如今1800平方米的面积3200多件展品,东辽县民俗博物馆已在悄然之间完成了华丽转身。经过几年的发展,该馆已成为人们领略东辽民俗风情、展示传统文化的大课堂,更是人们假日休闲消遣的好去处。
作为民俗类的博物馆,东辽县民俗博物馆以独有的特色与亮点,给每一位走进它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在装饰方面还是在展览内容上,都将“民俗”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是城市中的“民俗村”——一支老辈人用过的旱烟袋,一个悬挂着的摇篮,一幅古朴的年画,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观众可以欣赏到很多曾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展品,尽情领略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
摇动独具关东特色的摇篮,把玩被老辈人使用得锃光发亮的旱烟袋,记者感触良多——民俗博物馆既是记录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承载体,也是弘扬和谐发展的文化阵地。传承非遗经典,品味民俗盛宴,东辽县民俗博物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武安傩戏: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奇葩
固义的傩戏表演可追溯到明代中叶。早期社会,人们无法抭拒自然界的各种灾害,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这就产生了鬼神的概念。于是人们把这种想象的鬼神也分为善恶,通过祭祀和表演,扬善惩恶,满足人们征服自然的主观愿望。傩中的“黄鬼”就是一种邪恶的象征。洪水泛滥时的滔滔浊浪,瘟疫、痨病使人面黄肌瘦,他们认为这都是“黄鬼”在作祟。固义乡民所说的“黄鬼”还指那些虐待父母的忤逆不孝者。这反映出明朝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正统儒家学说的浸透,而使“黄鬼”的所指由自然灾害转向人本身的邪恶。
“捉黄鬼”中的各种人物角色,大都以脸谱和面具为扮相。他们身着古装和各种佩饰,面目或计策或狰狞。这些角色大都是世袭的,辈辈相传,不派不选,使其久演不衰。全村戴面具的约有三四十人,画脸谱的多达四百余人。几乎是家家有角色,户户都参与。正月十四的夜晚,村里的人都乇夜难眠,扮脸谱、试服装、整道具,出出进进,忙忙碌碌。十五日凌晨一时,寂静的山村就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装扮的跳鬼,身着单衣,摆弄着刚劲的舞姿,在众多手持柳棒的更夫的簇拥下,高声呐喊着,串遍全村的大街小巷,去驱邪赶鬼。在奔跑中一个个大汗淋漓,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表在老年病房应用.doc VIP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及反思(附目录P110完整版).docx VIP
- 2024新能源集控系统智能化技术.pdf VIP
- 中国艺术摄影史.pdf VIP
- 2025年短剧出海营销白皮书-.pptx VIP
- 基础强化人教版9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章节测试练习题(解析版).docx VIP
- 第9课《创新增才干》第1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课件中职哲学与人生.ppt
- 《201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pdf VIP
- (湘科2024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pdf VIP
- 环氧磨石地坪施工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