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思总结4第4章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doc

1反思总结4第4章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反思总结4第4章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反思总结—4 题目 第4章 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志庆????????? 阳泉市第十七中学 反思要求: 1.学完本门学科课程后,选择本课程相关模块的某一节课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反思中要体现自己学习前后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上的转变(不少于400字)。 第4章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在《课程标准》中具体细化为“尝试建构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其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其二,补充教学材料:示例、图片、资料等。其三,探究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酵母菌种群增长的生命现象,尝试向数学模型的转化认识“J”型种群增长曲线及其形成原因“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学会用生物学语言描述“S”型曲线,理解K值 本:安排学生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细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建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建构“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讨论和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曲线对比,分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和析图能力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鼠熊猫对学生进行爱护珍稀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积极。 小结与练习通过列表对“J”型和“S”型增长进行比较,再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绘制曲线建立方程在探究实验、资料分析、问题探讨等教学活动中,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将生物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数学关系表达生命现象,用数学语言描述生命活动规律,有一定的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分析,学生计算推导公式、画曲线图、分组讨论这些方式,学生主动地获知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模式及其前提条件和变化特点;再设置实例灭鼠、大熊猫的保护让学生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加以解答,并及时地进行情感教育。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达到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 改进,通过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首先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通过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2n,进一步推导:种群的数量计算公式Nt=N0λt,根据计算结果把数据转化曲线,通过图形直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力,形成一种探索研究氛围,真切到发现规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对揭示生命现象规律的浓厚兴趣,建构细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数学方法学生更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概念和原理。 ?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联系实际使探究过程流于形式,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已建构的数学模型,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理解模型的生物学含义,如可以讨论λ=1,λ<1和λ>1时J型曲线的变化及含义,引导学生在S型曲线的基础上绘制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等等。整个教学过程组织管理实验方案设计、实施过程、探究成果的表达强化管理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的实效性。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