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生动物水体修复技术
9.2 水生动物水体修复技术
技术
(2)水生动物体对污染物质的吸牧
水生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一般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
① 经呼吸道吸收
水体中的污染物进入水生动物呼吸道后顺气管进入肺部,其中直径小于5nm悬浮颗粒能穿过肺泡被吞噬细胞所吞食;部分毒物能在肺部长期停留,会使肺部致敏纤维化或癌;部分毒物运至支气管时刺激气管产生反应性咳嗽而吐出或被咽入消化道。鱼类吸收水体污染物首先通过鱼鳃过滤,然后进入呼吸系统,并将污染物质带入肺部,鱼鳃也是吸收污染物的重要途径。
② 经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是水生动物吸收污染物的主要途径,肠道黏膜是吸收污染物的主要部位之一。整个消化道对污染物都有吸收能力,但主要吸收部位是在胃和小肠,一般情况下主要由小肠吸收,因小肠黏膜上有微绒毛,可增加吸收面积约600倍。肠道吸收量因污染物化学形态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③ 经皮肤及其它途径吸收
皮肤是水生动物体对污染物吸收的一道重要的防卫体系,它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真皮是表皮下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经皮肤吸收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污染物以扩散的方式通过表层,表皮的角质层是最重要的屏障;第二阶段是污染物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真皮。
9.2.2 水生动物净化水体的作用
排入河湖中的污染物首先被细菌和真菌作为营养物而摄取,并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细菌、真菌又被原生动物吞食,所产生的无机物如氮、磷等作为营养盐类被藻类吸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可用于其它水生生物利用。但若藻类过量又会产生新的有机污染,而水中的浮游动物、鱼、虾、蜗牛、鸭等恰恰以藻类为食,抑制了藻类的过度繁殖,不致产生再次污染,使自净作用占绝对优势。总之,水的自净作用是按照污染物质→ 细菌、真菌→ 原生动物→ 轮虫、线虫、浮游生物→小鱼→两栖类、鸟、人类这样一种食物链的方式降低浓度的。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致力于利用水生动物对水体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来净化污水。尤其是利用水体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蚌、螺、草食性浮游动物和鱼类,直接吸收营养盐类、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取得明显的效果。这些水生动物就像小小的生物过滤器,昼夜不停地过滤着水体。
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常见的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轮虫、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及其幼体等。微型动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在处理污水中主要有如下作用:(1)微型动物能分泌粘度等有利于细菌凝聚的物质,并且微型生物本身在沉降过程中挟带细菌下沉,因而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2)微型动物能吞食游离细菌和污泥碎片,并能活化细菌,带动细菌一起运动,使细菌和有机物质充分接触,提高了细菌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改善了水质。(3)微型动物本身能代谢可溶性有机物。(4)微型动物对毒物比细菌敏感,可用以确定污水中毒物的毒阈值。有关试验表明,污水的净化系统中,水生动物与细菌的关系密切,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因为水生动物是水体系统中最主要捕食者,通过捕食水体中的细菌,水生动物能使水体的色度变淡,氮、磷浓度降低,藻类被除掉,水体透明度大大提高,水体变清。可见,水生动物对净化水体有显著的效果。
9.2.3 水生动物水质修复技术
利用水生动物对水体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来净化污水。尤其是利用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蚌、螺、草食性浮游动物和鱼类,直接吸收营养盐类、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可取得明显的效果。这些水生动物就像小小的生物过滤器,昼夜不停地过滤着水体。
9.2.3.1 水生动物物种与培育
河流中生态系统对水质净化作用如下排入河流中的污染物首先被细菌和真菌作为营养物而摄取,并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机物。细菌、真菌又被原生动物吞食,所产生的无机物如氮、磷等作为营养盐类被藻类吸收。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又产生氧供其它水生生物利用。但若藻类过量又会产生新的有机污染,而水中的浮游动物、鱼、虾、蜗牛、鸭等恰恰以藻类为食,制了藻类的过度繁殖,不致产生再次污染,使自净作用占绝对优势。总之,水的自净作用是按照污染物质——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轮虫、线虫、浮游生物-小鱼-两栖类、鸟、人类这样一种食物链的方式降低浓度的。水体中投放适当的水生动物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富余营养物质,控制藻类生长。底栖动物螺蛳主要摄食固着藻类,同时分泌促絮凝物质,使湖水中悬浮物质絮凝,促使水变清。滤食性鱼类,如鲫、鳙鱼等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藻类物质从而使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水生生物的生长,可以促进水质进一步净化。值得一提的是多自然型河流治理营造出的浅滩、放置的巨石、修建的丁坝、鱼道等形成水的紊流,有利于氧从空气传递入水中,增加水中溶解氧量。一般说来河流溶解氧充足有利于好氧微生物、鱼类等的生长,河水会变得清澈、舒适。反之,则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繁殖,河水会发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务整理班会.pptx VIP
-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ppt VIP
- 长沙理工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水电站35kV线路电流保护设计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工程设计.doc
- 1998—2019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详细解答(历年真题).pdf VIP
- 2025年新高考英语复习 听力满分策略+真题练习(学生版+解析版)含听力音频 .docx VIP
- DZT0316—2018-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pdf VIP
- T∕BECC 002-2024 智算中心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pdf
- 自我管理(中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全套教学课件(220页).pptx VIP
- 医护人员岗位能力提升策略.pptx VIP
- 智能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