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第七次文综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第七次文综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第七次文综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第七次文综考试历史试题 1. 春秋时期,郑国在泰山下有一块封地,叫作枋(bēng)田,原为周王封给郑国作为祭祀泰山的费用;鲁国在许国有一块封地,叫许地(今河南许昌)。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化 B. 诸侯国交往更注重现实利益 C. 诸侯国封地所有权观念淡漠 D. 礼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约束力 【答案】D 【解析】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根据材料“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可知诸侯无视周王权威,擅自调换封地,这说明了西周时期的礼法制度对诸侯已失去普遍的约束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反映的主要是政治制度的变化,故A项排除。B项没有体现材料的本质,故B项排除。C项与材料意思相悖,故C项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公元前715年,郑鲁两国协商,本着就近原则将两块封地交换。”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破坏即可得出答案。 2. 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服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 A.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B. 强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 C. 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D. 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服赡穷乏,务施九族,自亲者始”“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族收葬”说明了东汉豪强地主对宗族成员进行救济,这一现象在增强豪强地主对田庄人口控制的同时,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故A项正确。材料现象有利于强化豪强田庄内部人口的宗法宗族观念,而不是农村地区,故B项错误。土地租佃关系、地主土地私有制与材料无关,故CD两项错误。 3. 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 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 B. 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 C. 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 D. 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答案】A 【解析】由材料“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双方毁约现象,排除C;材料无关土地兼并现象,排除。 4. 明朝作为驱逐“外族”而重新恢复的汉族政权,大力扶持儒家学说。请朝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也十分重视。明清统治者对儒学的这一态度主要是为了 A. 继承华夏正统 B. 巩固政权统治 C. 维持儒学地位 D. 弘扬传统文化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5.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 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 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 D. 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答案】B 【解析】陈独秀并不是维新派,故材料不能说明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A项错误;康有为、陈独秀等人的思想主张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故C项错误;弘扬国粹,不符合“抑中扬西”,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康有为、陈独秀等人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据此即可排除错误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6.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 A. 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B.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标志着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C 【解析】由“中国人民抗日史的重要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和参加的革命活动。”,此为第五四运动的评论。五四运动发生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之后,排除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