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医的世界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中医的世界2

(2)脉诊探秘 吹箫的原理 四诊合参 “以证测脉”的弊端 结论: 中医并不排除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关 键是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不同! “上工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 五、中医的治病观 第六章 中医是“将军” 遣方用药的思维 君臣佐使、理法方药 知道疾病的病位和病性——“知彼” 了解每味药的药性——“知己” “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古人的智慧和整体辨证思维 中药配伍与西药“配伍”不同 有效成分组合不等于配伍 作用靶点明确疗效并没有提高 不同药物合用副作用增加 西医“开药”,中医“开方” 2. 和同思想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写实”——“写意” “少许”——“×克” 3.打蚊子的智慧 先把蚊帐放好——“固表” 蚊子跑进帐内,只好驱赶——“发散解表,驱邪外出”;剩下个别蚊子,将其消灭——“清里” 中医治病的基本理念: 改变使人变坏的环境,使原先可能变坏的人不变坏。更理想的做法仍然是改变环境,让少部分已经变坏的人慢慢变好。 4. 方剂的启示 白虎汤治疗乙脑 有效成分(单兵作战) 战斗胜利——哪一个士兵?可重复性? 5. 煎服法的重要性 火候、先煎、后入、服药方法的影响 痰热壅盛兼脾肺气虚的喘嗽——徐大椿医案 6. 不科学的“科学” 用计——不可重复性(空城计) 循证医学 统计结果—— “×××方治疗××病的临床观察” 评价中药——“治疗某种病的有效率” 7. 成为好中医 “学中医很辛苦,要背许多经典”,“学中医很好,越老越值钱” 结论: 丹参酮不等于丹参! 桂枝不等于桂枝汤! 按中药有效成分开药不等于中医! 身在中医 福建中医药大学 李灿东 什么是中医?! 中医的道德观 中医是“菩萨” 中医的整体观 中医是“风水师” 中医的联系观 中医是“箍桶匠” 中医是“泥水匠” 中医的诊察观 中医是“瓜农” 中医的治病观 中医是“闸管” 中医是“将军” 中医的价值观 中医是“替身” 中医是“熊猫” 中医是“朋友” 三、中医的联系观 第三章 中医是“箍桶匠” 整体统一、和谐协调的原理——“木桶理论” 无论多少块木板,单凭简单的存 在、叠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桶! 只有当它们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起 来,并且有一个箍! “组合”就是关系,“箍” 就是联系。 “短板原理”——整体性 “箍捅原理”——整体性+关系 “中医理论与临床脱节”?? “以病测证”、“对病下药” “肺部感染” —鱼腥草 “小脑萎缩” —艾灸百会 1.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阳痿该看什么科? 咳嗽该看什么科?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慢性结肠炎” —肝脾不调 2. 因势利导 “其在上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整体性——维持水桶功能的前提 小洞——堵 上漏——水装少些 下漏——垫高一些 3.中药用量、比例关系 传药不传量 黄连与吴茱萸 6:1左金丸, 5:2戊己丸, 2:1甘露散, 1:1茱萸丸; 六一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结论: 离开整体观念的诊疗不是中医! 中医“理论与临床脱节”的根本原因是 没有学好! 第四章 中医是“泥水匠” 墙(组件)——成分 砖缝——关系 从“缝”的角度看,墙是一个整体;从“砖”的角度看,墙就是一块块的砖,砖和砖之间是独立的。 平衡协调的生理观—“墙缝理论” 医院分科 一次要看几个科? 5小时的代价—分科不断细化的弊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下工”的追求 1.系统观点 “环周不息,如环无端” “上病下取 ”(针灸) 扶土抑木、培土生金(慢支) 2.平衡观点 生理:阴阳自和 病理:阴阳失和 诊断:先别阴阳 治疗:调整阴阳 ——以平为期 3.动态观点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 挂号排队几个月 用一个方从头到尾 从“关系”的角度看: 传统的中医培养模式一开始传递给学生 的就是人的关系—师徒关系、医药关系、医 患关系,所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医者父母心”。 现代的教育模式传递给学生的就是如何 与仪器、尸体、动物打交道,所以“动物模 型”、“物质基础”。 盲人摸象 “脏象实质”、“证候本质” “龙”的本质是什么? 文化背景—理论基础—思维模式 —并非仅仅是课时比例的问题 “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结论: 西医治病是找出哪块砖出了问题,然后进行修补或更换; 中医治病是找到缝,调整好,使墙体建立新的平衡。 分科问题也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四、中医的诊察观 第五章 中医是“瓜农” 诊察疾病的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