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管理麦当劳在台湾的成长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麦当劳在台湾的成长策略

麥當勞在台灣的成長策略 李明元(台灣麥當勞總裁/執行長 )/麥當勞「企業管理實務課程」 麥當勞今年首度在台大商研所開課,這堂「企業管理實務課程」,由麥當勞八位主管親自授課,公開麥當勞17年在台灣的經營策略;天下網站取得台灣麥當勞的授權,與網友分享麥當勞成功的經驗與智慧。  1984年元月28日,台灣麥當勞在台北市民生東路成立第一家中心,經過17年的經營,目前在全台灣共有339家餐廳,年營業額超過140億元以上,員工人數達到一萬八千多名;回顧這一路的成長,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四個時期來談: 一、進入期﹝1984~1993﹞  最初,由本地寬達食品公司代理麥當勞的品牌經營,雙方採取「合夥經營」﹝Joint Venture﹞的模式合作。  當時,台灣的飲食文化與習慣還停留在傳統的餐廳經營或路邊攤零售,缺乏合理的售價、注重衛生與食品安全的概念,更談不上對顧客的承諾及完整的服務;麥當勞的進入,除了在本地積極建立品牌,落實「品質、服務、衛生和價值」﹝QSC V﹞的紮根,更徹底改變了台灣的餐飲文化,帶動餐飲管理的進步,並以現代化的行銷,為廣大家庭與兒童消費市場創造蓬勃發展的契機。  隨著台灣在八十年代民主化的發展,經濟空前繁榮和股市投資的熱絡等相對因素,消費市場及零售業邁入高度開發階段,這期間先後有7-Eleven的興起,大賣場的開張及SOGO百貨等進入,都有效刺激民眾的消費行為;台灣麥當勞隨著這股趨勢,順利由台北市向中南部發展,平均每年新開8家中心, 至1993年底展店已至73家,員工人數達五千多名,記得在台中市、高雄市成立第一家麥當勞時,都引起民眾高度熱情的回應,並且在銷售上創造突破全世界紀錄的佳績。  初期麥當勞的產品供應,維持60%在國內採購,並致力實踐對顧客「品質、服務、衛生和價值」的承諾,強調標準化作業程序、開放式廚房及嚴格品質管制;在人員管理方面,麥當勞開創了計時員工新勞力市場並給予其一般員工待遇及福利,此外,雇用無經驗、非相關科系管理人員給予系統化訓練,並首創餐飲人員每周工作五天,逢國定假日並有補休,積極建立內部溝通管道,並實施公開公正之績效考核制度。  1984-1993十年之間,麥當勞店數達到73間,營業額35億元新台幣,員工人數約五千人,當時整體管理模式傾向以經營者的意念為主,家族經營的色彩濃厚。  進入期的成長策略,是建立品牌認知與形象、在不同的城市進行旗艦店的佈點,品牌定位(brand positioning)為「歡樂美味在麥當勞」,強調食品的美味與用餐的愉快經驗,對於消費者而言,「麥當勞」逐漸成為一種流行(fan)的代表,而實際營運的重點(operation focus)在於麥當勞一向要求的「品質、服務、衛生和價值」(quality、service、cleanness、value,Q.S.C.V.),主要的經營挑戰,則在於進入市場的價位(當時普遍認為偏高),以及經營者同時多角經營數種產業,而未能完全集中焦點於餐飲服務業。 二、轉型期﹝1994 ~1996﹞  1994年,因為經營理念的差距,寬達食品退出台灣麥當勞的經營,所有權轉移由麥當勞總公司接管,國際先後派出兩位有經驗的外籍主管,協助台灣麥當勞轉型;這個轉變的經驗,對我們日後有著重大的良性影響。  首先,是台灣麥當勞內部工作思惟模式的移轉,它不再是傳統家族型企業,而是真正的國際化集團,當時公司內各部門主管經常有機會到國外其他麥當勞去學習、觀察和體驗,由自己親身感受國際的一手資源在哪裡,又要用怎樣的溝通去取得有力的支援。  國際主管為我們打開國際視野,幫助我們成長;他更教我們要積極重視人力資源的培養,儘量做好內部的溝通,因為「外部顧客的滿意,要以內部顧客的滿意為基礎」,所以,台灣麥當勞對人的承諾﹝People Promise﹞成為我們與國際之間有力的交集,並且有計畫落實本地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轉型時期,麥當勞的總店數由74間增加至163間,於1995年底破百,營業額達到75億元新台幣,工作人員也幾乎成長一倍,約有一萬人。這個時期的經營模式開始制度化,採取「3-1-Q」的模式,也就是「擬定3年策略、1年行動計畫、每季進行檢討一次」。  組織結構與人員特色方面,由於總公司外籍主管有系統的引進國際資源,逐漸達成「思惟模式移轉」的效果,企業文化與國際成功經驗,有效幫助經營團隊發現競爭優勢及機會點,而個人的價值在整體組織中,也逐漸呈現與被肯定,家族經營的色彩淡去。  轉型期的成長策略,在於品牌強化深耕以及思惟的轉換(brand enhancing),當時的品牌定位是「麥當勞都是為你」,營運的重點由向內自我要求的指標(Q.S.C.V.)轉為由顧客眼中來評量滿意程度,「100%的顧客滿意」成為此一時期的營運重點。  在這個時期,麥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