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__《论语》之一.pptVIP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典籍__《论语》之一

国学典籍释义 国学,中华民族传统学术。 典籍,《说文》:“典,五帝之书也”。古文典从竹。典泛指经籍,记载被尊为准则或规范的古人教训、规章制度的书籍。 “籍,簿书也。从竹耤声”。贡赋、人事、户籍档案。 经,经常,永恒,引申为永恒的真理。 传,解释经文的文字。 史传,出自刘勰《文心雕龙 ? 史传》,先秦的是指用史实解释经典,两汉是指用传记形式写历史。 诸子:先秦两汉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述。 传说中国最早的典籍 关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传说中国最早的典籍。《左传 ? 昭公十二年》说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孔安国《尚书序》中认为这些都是上世帝王的遗书:《三坟》是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八索》即八卦之说,是求索其义;《九丘》即九州之志,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于此书。 这些典籍在《左传》、《周礼》、《山海经》等材料中有零星记载。但是学术界一般认为,这些上古神秘遗书早都已经亡佚。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如南怀瑾承袭孔安国的观点认为《八索》就是八卦。 本课程主讲的典籍 一、孔子及《论语》 二、庄子与《庄子》 三、司马迁及《史记》 四、刘义庆《世说新语》 第一讲 孔子与《论语》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祖籍宋国,出生于鲁国,做过管理仓库和牧场的小吏,曾任鲁国的中都宰(中都,地名,大致在今山东省汶上县;此为地方官,主管刑事)、司空和司寇(春秋时期,司空主管土地,授于民众耕种,编定赋税的征收数额;司寇,掌管刑狱诉讼)行摄相事,崇尚周朝的礼乐文化。55岁时开始长达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活。鲁哀公三年,他结束了流亡的生活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籍整理工作。 孔子生平材料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钱穆《孔子传》,三联书店,2002年版。(附有孔子年表)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一有孔子生平事迹考辨三十篇) 孔子的加封 参看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齐鲁书社,2004年。 (一)由先师到圣人——从人到神的变化 1、西汉时,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城宣尼公”(褒城为国名,宣尼为谥号,公为爵位。谥号文、武、景、烈、昭、穆、宣等是褒扬;炀、厉、灵等是批评;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是孔子有封号的开始。今文学派认为孔子为“素王”,六经为孔子所作。古文学派尊周公为圣人,孔子为先师。王莽师承古文经学,所以以周公为先圣,以孔子为先师配享(孙星衍“配谓配天,享谓享其禄,言惟能肩任天德,自作善命,则配天命而享天禄于下矣。”)祭祀。此后帝王祭孔成为重要的国家大典。 2、南北朝到唐初,孔子虽然被改称为“文圣尼父”、 “先师尼父”,但仍以周公为先圣、以孔子为先师配享。 孔子的加封 3、贞观二年,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停祭周公而把孔子抬为圣人,以颜渊配享,贞观十一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唐高宗乾封元年,尊孔子为“太师”;武则天天授元年,尊孔子为“隆道公”,孔圣人的地位在唐朝得以确立。 (二)由君王到人臣 1、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孔子被称为“文宣王”,宋太宗称为“先圣文宣王”,宋真宗时加号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改为“至圣文宣王”;宋高宗时,西夏加号孔子为“文宣帝”。 孔子的加封 2、到明代,孔子的君王身份被取消了。明世宗嘉靖九年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理由是孔子强调克己复礼,非天子而称王是僭越之举。大臣上书反对的都受到处分和申斥。孔子的祭祀规格也由“大祀”降为“中祀”。此后孔子的王爵就没有被恢复。光绪年间又把孔子的祭祀规格升为“大祀”。这种称号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国民政府祭文仍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由孔子的加封问题我们可以考察各个时代对孔子与儒学的接受情况。 《论语》的概况之一——书名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刘熙(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释名》“《论语》,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何异孙(元)《十一经问对》“《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这里将论看作“讨论”的“论”。 《论语》的概况之二——流传 《礼记·坊记》最早提到《论语》一书。(王充《论衡·正说篇》认为孔安国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论语”,似“论语”之名始于汉武帝时,此说不确。) 鲁恭王刘馀翻修宫室所得《论语》为古论语,属古文学派。后亡佚。 鲁论语(20篇):《汉书·艺文志》“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龚奋,长沙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