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魏晋文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魏晋文论

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 这完全是对儒家人伦之道的赞美。 这样,刘勰从“天地之道”自然产生“天地之文”,说到“人道”“人伦”也自然产生“人文”;“人文”是“人道”的寄托和显现,所以贵文、崇文就是推崇人道。这是刘勰要“雕龙”于“文心”的深远的人文依据,这也使全书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 元人钱惟善《文心雕龙序》说:“自孔子没,由汉以降,老佛之说兴,学者日趋於异端,圣人之道不行,而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固自若也。当二家滥觞横流之际,孰能排而斥之?苟知以道为原,以经为宗,以圣为徵,而立言著书,其亦庶几可取乎?呜呼,此《文心雕龙》所由述也。” 佛老之盛,将靡民财而弊民生。《程器》篇:“雕而不器,贞干谁则?”刘勰要在“文”的领域为整个社会群体树立“贞干”。这种关注现实人生的情怀,只有从儒家思想中才能获取最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所以,我们认为,刘勰之“道”,正是儒家关注现实人生之道,不是佛老出世无为之道。 纪评、范注的解释可取。 第四节 钟嵘和《诗品》 一、钟嵘及《诗品》简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嵘。勰究文体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 二、设“品第”、显“优劣”的批评意识 钟嵘《诗品》是有感而作的,他反思了魏晋以来诗歌批评方面存在的问题: “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搉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赡,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至于谢客集诗,逢诗辄取;张陟《文士》,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 或者是主观随意,“准的无依”,或者是“不显优劣”,“曾无品第”。二者都不是理想的诗歌批评。钟嵘即纠此二弊,找出“准的”,“辨彰清浊,掎摭病利”。他的“准的”就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钟嵘的批评标准包含两个方面:从思想、情感来说,要求饱满、充实,有力度。从辞采的角度说,要求语言雕润,赏心悦目。 三、以“直寻”为核心的文学思想 1、诗歌本质论 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真实情感。 钟嵘强调“怨”情。 材料见教材P129 2、“自然英旨”为最高美学原则 主张诗歌自由抒情,表达清新流畅,反对堆砌典故,刻意合于声律。 提出“即目”“直寻”的创作方法。 材料见教材P131 3、滋味说和兴比赋 钟嵘把“滋味”作为五言诗的重要艺术特征: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 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 有“滋味”,又在于五言诗具有“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特点。这种特点,具体来讲,就是能够充分地抒发情感,生动地表现景物,在诗歌的形象性、情感性方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滋味”是对这样地诗歌给人带来地审美享受地形象概括。 对具体诗家、诗作的品评,钟嵘就是持此尺度衡量之。如评张协:“调采葱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评阮籍《咏怀》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对玄言诗评价很低,即在它们“淡乎寡味”。 为了达到这种艺术高度,钟嵘特别解释了兴、比、赋,把“兴”提到了突出地位置: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 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钟嵘解释“兴”,和郑玄不同,他在此更注重“兴”的艺术功能:构筑某个间接的、极具暗示意味的艺术形象,借此形象,以触动接受者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效果。 这是八种基本状态。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八体”可以做多向度的变化,从而使得文章风格千姿百态。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文体既然和性情密切相关,则提高文章品位,最好从提高性情品位入手。 刘勰将“性情” 的内容具体分为四个因素:才、气、学、习: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 前两者是先天的,后两者是后天的:“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这四者的不同,是造就文体多变的根本原因。 刘勰举了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