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下水冰川的地质作用5.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地下水冰川的地质作用5

第四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掌握: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了解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和运动方式 英文术语 underground water; permeable bed; aquifer; impervious bed; underground erosion; underground river; karst; stone forest; karst cave; stalactite; stalagmite; 一、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和运动特点 地下水under ground water:埋藏在地表以下赋存于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 全球地下水分布面积达1.3×108 km2,,总水量8 300 000 km3,占全球总水量的0.59%,它是重要的淡水来源,占淡水量的22%。 地下水的来源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地下水还可能在沉积岩形成的时候就将水保留下来,一直埋藏在沉积岩内;这一部分水又称为原生水; 岩浆活动也可以释放一部分水分,并保留在岩层中,这是一种矿质化泉水,称为初生水; 在沿海地区,海洋水通过岩石向陆地渗透,这也是地下水的一种来源。 一、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和运动特点 地下水也有三态,其中以液态为主。 在岩层或土壤中,液态地下水又以吸着(湿)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等形式存在。 重力水是地下水存在的主要形式。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取决于岩石的性质、结构和构造。 2、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透水层、含水层与隔水层 透水层(permeable bed):地下水容易通过的岩层(不一定是岩石层,可能是一些松散的沙砾堆积,土壤等等) 含水层(aquifer):能够透过或者保存地下水,并且在某种条件下可以释放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隔水层(impervious bed):地下水不易通过的岩层。 注意:含水层一定是透水层,而透水层不一定是含水层 1.包气带:  岩石及土壤中未被地下水充满的地方  以气态水和结合水为主,以垂直运动为主 2.饱水带:  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  以重力水为主, 以近水平运动为主 3、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1、包气带水: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以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为主。降雨时可以出现较多的重力水 2. 潜水phreatic water:饱水带中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以水平运动为主。 潜水面water table: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所具有的自由水面,随地形、季节变化。 3. 承压水confined water: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中的重力水。 地下水的分带 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 包括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作用两种方式。 化学潜蚀作用: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产生的破坏作用,又称岩溶作用。 但是注意:广义的岩溶作用包括地面流水对地表岩石的溶解作用。 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地形统称岩溶地形,又称喀斯特地形karst。 (一)岩溶作用过程和发育条件 岩溶作用发育的条件 ①岩石的可溶性 ②岩石的透水性 ③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④地下水的流动特征 可溶性岩石 石膏,石盐,灰岩,白云岩等岩石溶解性最强。 我国的西南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发育良好的石炭系-二叠系的灰岩。 岩石的透水性 主要跟岩石裂隙、溶隙发育程度有关。 是一个正向反馈的过程: 岩石可溶性强-溶解作用强-裂隙发育-溶隙发育-水、岩接触面积大-溶解作用更强 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与地下水的酸度有关。酸度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关--也和人类影响带来的酸雨有关。 与气候有关:炎热潮湿的地方,生物作用强烈的地方,岩溶作用最发育 地下水的流动特征 流动-补充新鲜水-更多的溶解 (二)主要的岩溶地形 地表及包气带: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平原 溶沟?溶蚀洼地?落水洞?溶蚀漏斗 饱水带: 溶洞?暗河?地下湖。 岩溶作用的发展阶段 1. 从地表到地下: 溶沟-石芽?石林?峰丛?溶蚀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 2. 从地下到地表: 溶洞-暗河?(坍塌)?峰林?孤峰-平原。 3. 总体上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平原(无地下水) (二)主要的岩溶地形 溶沟和石芽 地面流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过程中,溶解地表岩石形成的沟槽和脊状突起,沟槽为溶沟,突起为石芽。 岩溶地貌-石林 主要的岩溶地形 落水洞:是地面流水沿裂隙下渗,溶解岩石所形成的与潜水面或地下溶洞相通的陡立深洞。 溶蚀漏斗:分布于地表浅处的碟状或漏斗状的小型溶蚀洼地。底部常常具有落水洞 岩溶洼地:岩溶漏斗继续扩展不断加宽形成的封闭洼地。 岩溶地形示意图 落水洞实例——广西乐业天坑群 乐业大石围天坑 波多黎各的Arecibo 射电望远镜 Another view of Acrec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