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试卷】河南省豫北地区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月考试卷】河南省豫北地区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文章指出:“(古代中国)这一制度是在中央王朝掌握大量可自由支配的土地和人口资源但王朝自身又无法实现直接控制的情况下,委派亲信建立对王朝负有责任和义务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权的国家管理形式。”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察举制 D. 内阁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委派亲信建立对王朝负有责任和义务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权的国家管理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周王分封诸侯国以巩固周朝统治,属于分封制特点,故A正确;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材料未涉及,故B错误;察举制是西汉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内阁制是明朝加强皇权的制度,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学生应该结合分封制相关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按礼,一般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宗主有紧急的事情,有时也要去族墓报告祖先。这就是族墓制度。族墓制度适应了 A. 分封同性诸侯的需要 B. 宗法制度的社会环境 C. 世袭王权的需要 D. 私有制迅速发展的现实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墓制度,不是分封同性诸侯的制度,故A项错误;族墓制度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适应了宗法制度的社会环境,故B项正确;族墓制度与世袭王权无关,故C项错误;族墓制度与私有制迅速发展也没有直接联系,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族人都应葬于族墓。宗主有紧急的事情,有时也要去族墓报告祖先。这就是族墓制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血缘关系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西汉王昭君在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而被改名为王明君。这种为尊者讳 A. 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B. 是对前人的一种尊重 C. 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 缓和了当时阶级矛盾 【答案】C 【解析】古代帝王的避讳制度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故C项正确;避讳制度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精华,故A项错误;避讳制度与尊重前人无关,故B项错误;避讳制度也不可能缓和当时阶级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C。 4. 下图所示箭头的含义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路线 B. 秦王赢政对六国进行各个击破 C. 汉代政治稳定与领土的扩张 D.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图片反映了秦朝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征越族,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图片反映了郡县制的设立,不是反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故A项错误;图片也没有体现秦王赢政对六国进行各个击破,故B项错误;图片属于秦朝,不是汉代,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全面提取图片信息,抓住图片中的“郡、匈奴、越”等信息,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秦朝设郡县,北击匈奴,南征越族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5. 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待中、诸曹、诸曹、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延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A. 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 B. 使内外朝权力平衡 C. 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 D. 告诫自己人外有人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有才干的近侍之臣……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说明汉武帝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故A项正确;内外朝权力平衡也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提高内臣水平,故C项错误;汉武帝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告诫自己,故D项错误。故选A。 6. 据史料载,宋仁宗朝的参知政事吴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可见当时 A. 参知政事地位高于宰相 B. 皇权旁落导致宰相专权 C. 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 D. 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参知政事……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于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宰相的权力受到了参知政事的制约,故D项正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地位不是高于宰相,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皇权旁落,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政治清明有赖于贤相,故C项错误。故选D。 7.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元朝此措施 A. 导致了国家贫弱 B. 废除了丞相制度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结束了郡县体制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元朝行省制的实行,行省制与国家贫弱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