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疗小儿夜啼六十二法
                    治疗小儿夜啼六十二法
【症状诊断】
夜啼是指小儿在夜间常常啼哭不止或时哭时止,多见于半岁以下儿童。时间久了,会影响小儿健康,又会影响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应及早找出原因加以治疗。
首先,应从生活护理上找原因,如饥饿、口渴、太热、太闷、尿布潮湿,白天过度兴奋疲劳等。其次,应查一下是否有无疾病存在,如发热,佝偻病,蛲虫病,骨和关节结核,或经常鼻塞、扁桃体过大妨碍呼吸等。
中医认为,夜啼大多于心热、脾寒、惊吓,伤乳伤食有关。
1.心热: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后蕴有胎热,使心经积热,心火无亢,心神不宁。表现为啼哭烦躁,睡喜仰卧,面赤唇红,多泪,遍身发热,小便短赤或口中发热,大使秘结,指纹紫滞等。
2.脾寒: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有寒,或腹部受凉,脾为寒侵,夜属阴寒,寒邪凝滞,气机受阻,发为腹痛,因痛而啼。表现为啼哭声低,睡喜伏卧,腹喜按摩,面色青白,口中气冷,四肢欠湿,不愿吃奶,大便溏泻,指纹淡等。
3.惊吓:小儿心气未充,禅志怯弱,突受惊吓,则神志受忧,心神不宁而啼。表现为睡中突然惊醒而啼哭(有的为听到响声后),紧偎母亲怀中,面色乍青乍白等。
4.伤乳伤食:喂乳或进食不当,停滞于中,脾胃受损,心神受扰。表现为时常啼哭,口臭,腹部胀满,胸闷,不欲饮食,矢气,烦躁不安等。应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如找不出原因,可在夜间适量用些镇静剂。
【简易疗法】
1.揉小天心穴:此穴为主穴,位于手掌根大鱼际和小鱼际交接处。用食指或中指的罗纹面,在穴位上按顺时针方向揉一百次。每日推拿一回。操作时将黄酒及其他滑润剂涂于皮肤上,以免擦破皮肤。
可根据病因加配穴:
(1)心热加配清天河水穴。该穴位于腕关节到肘关节的中点,两大筋之中间。用食指、中指的指面自腕向时推一百次。
(2)脾寒加三关穴。位于前臂桡侧,腕关节与肘关节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以腕关节向肘关节推一百次(称推三关)。
(3)伤乳、伤食加配摩腹。用掌根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五分钟。
(4)惊吓加配总筋。总筋位于掌后腕横纹中点。用拇指甲掐三至五次,注意防止掐破皮肤。
配穴推拿亦为每日一回,注意事项与主穴同。
2,中冲穴点狲放血:中冲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约一分许,取双侧,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消毒,以三棱针(粗毫针亦可),点刺出血二至三滴。一般一次即可,效果不佳时可再刺一次。夜哭时针刺效果更好。
【敷脐疗法】
1方
药物:黑丑(即牵牛子)七粒。
制用法:将黑丑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定。用于小儿夜啼,经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者。适用烦躁不安,尿赤便秘者。
疗效:治疗二十例,大多在当晚就能止哭。
验案:韩儿,男,一岁,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就诊。其父代诉:患儿白天没有事,一到深夜十二点无故哭闹,到天明前就停止。到医院检查,说发育正常,未发现病变,眼药月余,不见好转。即用黑丑敷脐,次日喜告咋夜安睡未啼,随访一个月未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四):三十四,一九八三。
备注:《本草纲目》、有此记载。
2方
药物:乌药、香附、紫苏、小茴香、陈皮、食盐各等量。制用:各药混合,入锅炒热,用布包熨神阙穴及院腹部。每日一次。
主治:此法用于因脾寒腹痛引起的夜啼。
3方
药物:朱砂零点五克,五倍子一点五克。制用:共研末,再与适量捣烂(或嚼烂)的陈细茶拌匀,加水少许,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晚更换一次。用于小儿夜啼。疗效:一般敷两至六次症状消失。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五):四十七、一九八四;《四川中医》(六):五十,一九八四。
4方
药物:朱砂适量。
制用:研极细末,瓶装备用。于晚上临睡前用于净毛笔或鸡羽毛(棉签亦可),以温开水浸湿,再蘸药末少许,涂于神阙、劳宫(双)、膻中和风池等穴,不用包扎,每晚一次,用于小儿夜啼。
疗效:治疗七十一例均愈。一般一次即效,可连用三日。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七):四百二十二,一九八九。
备注:另据报道,取朱砂在粗瓷碗内磨水(或粉末调水),用毛笔蘸朱砂汁涂于脐部,同时涂心窝和手足心,连用五至七天,治疗小儿夜啼效佳。
《乡村医学》(十一):四十五,一九八六。
5方
药物:牛蒡子五十克,珍珠粉二克,朱砂三克。
制用:共研为细末,每用一克填脐,包扎固定。用于小儿夜啼。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六):十一,一九八五。
6方
药物:朱砂、琥珀各等份。
制用: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于晚上临睡前用干净毛笔或棉签,以温开水浸湿蘸少许药末,涂于神阙、膻中、劳宫等穴,为免污染衣物可酌包扎,每晚一次、可连用三日,用治小儿夜啼。
疗效:治疗一百例,痊愈九十二例,总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二;无效八例,占百分之八。
验案:杨×,女,六个月,不明原因的整夜哭闹二十余天。入夜即哭,天明方止,偶匀入睡有声响即醒,无寒热,食欲,二便正常。其父业医,无策时灌服安定之类镇静药,可图一时之功,但不能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