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电影的“深”传播——以微电影《父亲之父女篇》为例
浅析其传播效果
摘 要:毋庸置疑,媒介时代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融媒时代”,中国大陆的
新媒体网络微电影兴起已经势不可挡,微电影时代全面的展开了它们的力量,
2012 年将是“国微电影的硕年”,这股滚滚而来的潮流的网域环境下,本文试
图以“2011 年度青春感恩记”系列作品《父亲之父女篇》为例,从传播学的效
果分析上,探讨微电影,微小背后的“深”变化与“深思考”。
关键词:微电影; 《父亲之父女篇》; “深”;传播效果
一、微电影概念
微电影是一种现代传播网域中新生的产物,它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是
新经济时代下大众追求精神自由与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也可以说它是信
息技术革命下的 web3.0。“微电影”是通过一个 90 秒微时间短片《一触即发》
于2010 年末做大品牌营销推广活动后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微电影与传统电
影的区别就在于,它微投资,制作门槛低;微时长,一般而言微电影片长时间较
短,呈短小精悍的特点;再者它的参与互动性较强。业界有人说2010 年是“中
国的微电影元年”,那么笔者认为,2011 年则是“中国的微电影兴年”,2012
年将会是“中国微电影的硕年。”在2011 年末,由主办方优酷投资出品的
“2011 年度青春感恩记”系列作品《父亲之父女篇》感动上映,这部微电影的
主题曲《父亲》赢得了无数大众为亲情父爱而感动的泪水,笔者在观看时也同
样被片尾婚礼上那首质朴真实的歌词与旋律打动得泪如雨下。歌曲《父亲》在
各大音乐播榜上荣登榜单前几名。自从《老男孩》蹿红网络后,点击量高达几
千万,《父亲之父女篇》也同样呈现出了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由此可以看到
中国大陆的新媒体网络微电影传播已经势不可挡。
二、微电影的“深”情意传播
这部作品在时光网上的评分并不高,仅有7.1 分。《父亲之父女篇》作为
中国首部贺岁网络音乐电影,实则从前期的筹备、拍摄过程以及后期的剪辑处
理完全是以电影制作的规格为标准,对比《老男孩》的拍摄和制作规模,其硬
件设备全部过程都是以电影的规格为准绳的,无论从色彩、灯效等方面都进行
了整体地细致加工。
《父亲之父女篇》是制作团队唯一的长篇和首要项目。从亲情升华到感恩
的这一主题,延续催泪的父女情深,它探寻的情感维度让商业杂片的电影市场
有了新的气息。在微电影的市场上,该电影传达的深刻情意是非常明显的。
(一)叙事深表达
故事依然遵循着以往作品《老男孩》的模式,充满了时间上的跳跃性,主
人公父亲霍建国从年轻——中年——老年的快速刻画,没有太多的情节铺垫,
多个场景的转换,同时带有时代特色的事件与年代符号,那些动人心弦的物件
和丝丝入扣的情节表征,就已经将观者带入到整个故事当中了。片中刻画的人
物霍建国,就是万千观影者共同“父亲”的身影。《父亲之父女篇》里面的怀
旧拍摄手法,黑白镜头的处理以及电影宣传海报的复古制作技法,都无一不在
满足着以80 后为代表的广大微电影受众群体。父亲早年生活丧偶,含辛茹苦照
顾爱女长大,晚年父女二人关系紧张,而后不幸又患上精神失常,然而依然带
着对女儿的爱送女儿走进幸福。
以心理学和传播学视角出发,微电影《父亲之父女篇》给大众观赏的心理
过程分为感受性进入、共鸣性高潮、情感性判断以及回味性延留四个阶段[1]。
这门视听综合艺术,形象直接展示在银屏之上,推到观众眼前的是父亲在
公交车上掀起了一位女乘客的裙子起,观影者从不明白父亲霍建国掀起裙子的
原因,到其间故事情节随着年岁的推移,达到对一个单身男人照顾女儿的短小
但却情感刻画尤为深入的共鸣,影片抓住了故事的主要特征。根据一般的心理
规律,人往往对事情的开头与结尾通常印象比较深刻。而以往制作者筷子兄弟
的初作《老男孩》的成功爆点就在于电影的最后,使用的高浓度的回放画面加
以音乐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瞬间泫然泪下的,是头脑中对这部影片当中过目
的剧情的一个高浓度的回放。微电影《父亲之父女篇》的结尾,父亲挽着女儿
的手没有走向婚礼前方的肖利身边,用一句话深化了整个电影剧情。“等你放
学,我再来接你。”父亲虽然因为时光流经和精神异常,但是依旧停留在对女
儿永存的爱当中。这一句台词和最后配以画面和主题曲的结合,获得了影片最
佳的感动高潮,使得观众仍然沉浸在导演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当中,并思索与影
片有关的各种生活因素与情感因素。观众的精神状态已经完全进入到剧中人物
的灵魂深处,甚至达到了微电影主体受众群的自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