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雄心《论义务》I,61-92.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雄心《论义务》I,61-92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二十五期 (2011 年 1 月) 頁 101-134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論雄心── 《論義務》I,61-92 徐學庸 輔仁大學哲學系 地址:24205 台北縣新莊市中正路510 號 E-mail: 049205@mail.fju.edu.tw 摘要 在古希臘倫理學思想中有所謂的四樞德的概念:智慧、勇氣、節 制及正義。然而西塞羅《論義務》(De Officiis) 有言,所有的德行皆 出自四個源頭:智慧、雄心(magnitudo animi或 magnus animus )、 節制及正義。比較這兩組德性清單,顯然西塞羅以雄心取代勇氣。在 44 BC 11月寫給阿提庫斯的信中西塞羅說,《論義務》的前兩卷是以 帕奈提烏斯 (Panaetius)的《論合宜的行為》 (Peri Kathēkontos)的三 卷書為基礎。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探究下述三個議題:第一、當帕 奈提烏斯使用雄心 (megalopsuchia) 這個詞時,他有何想法?第二、 帕奈提烏斯自言是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的喜愛者,他的雄心的概念是 否受這兩位哲學家的影響?第三、雖然西塞羅在《論義務》有言,他 的敘述是緊隨帕奈提烏斯的論證,但我們依然可探究,將此希臘字譯 為 magnitudo animi的西塞羅,對雄心這個概念之內涵是否有其個人 的貢獻,當他向其子證明此德性重要時。結論,簡言之 ,是:帕奈提 烏斯的論證具有實踐意涵,且他使用雄心這個概念並未受到柏拉圖及 亞里斯多德的影響;此外西塞羅個人為此概念提供新義。 關鍵詞:西塞羅、帕奈提烏斯、中期斯多葛學派、四樞德、雄 * 心、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投稿日期:2009. 08. 17 ;接受刊登日期:2010. 10. 20 責任校對:曾雅惠、劉澤佳 102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五期 論雄心── 《論義務》I,61-92* 根據二十世紀初柏拉圖《理想國篇》(The Republic) 注釋者 J. Adam 的主張,古希臘文獻中,《理想國篇》是確立「智慧、勇氣 1 (andreia) 、節制及正義」為四樞德的最早一部。 姑且不論古希臘的 倫理道德傳統是否支持此四樞德的主張,2 此一概念在羅馬的倫理學 傳統中得到繼承,西塞羅《論義務》(De Officiis) I, 15 有言,任何一 件正直有德之事的產生,必然是出於這四個源頭其中之一:智慧、正 義、雄心 (magnitudo animi) 及節制。智慧關乎神聖及世俗的真理, 其他三個德性亦涉及社會生活的維繫 3 (16-17 ;cf. I, 152-153) 。然而 將這兩組表列之德性作比較,顯示出一明顯不同,勇氣這個德性被西 * 感謝本文兩位審查人對文中論述不當處,提供的批判與修改建議,使本文免於許多 明顯的錯誤。 1 J. Adam, The Republic of Plato (Cambridge, 1963), pp. 224-225. 2 K. J. Dover, Greek Popular Morality in the Time of Plato and Aristotle (Indianapolis, 1994), pp. 66-67 在這四個德性外,尚列有虔敬、誠實、聰明等德性;此外亞里斯多 德在其倫理學著作中,對德性的討論不下四種。 3 D. Earl,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Tradition of Rome (Ithaca, 1984), p. 23 ,羅馬人對獨善 其身的德性抱持敵意,德性對他們而言須表現在公共事務的執行上。關於德性與公 職間的關係,亦可參見徐學庸,《道德與合理》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