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区对策-论文
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1年,200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9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秦岭细鳞鲑及其生境为主的水生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以秦岭细鳞鲑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秦岭细鳞鲑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开展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保护区进入了一个新的建设和发展阶段,由于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间较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如何使保护区事业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标持续发展,是我们探讨的主题。一、保护区自然环境
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北麓陕西陇县渭河支流的千河和长沟河水域,地处秦岭、六盘山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区,动物地理上属古北界与东洋界的交汇地带,是气候、动植物的过渡地带。
保护区总面积6559 hm2,其中核心区1376 hm2、缓冲区3197 hm2、实验区1986hm2。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6′32″~107°6′10″,北纬34°35′17″~35°8′16″,以千河和长沟河主河道及其支流两岸岸坡最高历史水位线划定保护区范围,大小河道53条,河道海拔1100—2466米,河床比降大、河流纵横交错、河岸深切、弯曲狭窄、水量充沛、水流湍急、水质清新,河流中潭、瀑、泉、涧、溪相间,两岸森林茂密,生境维持在良好的自然状态,保留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生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极重要的、处于自然状态的山涧溪流生态系统,是秦岭细鳞鲑等水生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该地是我国秦岭细鳞鲑模式标本产地,是世界上细鳞鲑属在北半球自然分布的南界。
保护区立体小气候特征明显。寒冷多雨,无明显的夏季(平均气温不足22℃),冬季较长(平均气温低于10℃)。年平均气温5.4℃,年均降水量650~700 mm,无霜期不足150天。
二、保护区资源概况
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知有藻类植物包括蓝藻、绿藻、裸藻、金藻、黄藻、硅藻、甲藻等7类37属;台藓植物2科2种;蕨类植物21科130种(变种);裸子植物5科14种;被子植物108科908种(变种);水生昆虫4目8科8属;鱼类3目4科17属18种(亚种);两栖纲1目2科2属5种(亚种);爬行纲3目4科9属11种(亚种);鸟纲9目28科61属109(亚种)种;哺乳纲6目21科41属46种(亚种)。
保护区分布的鱼类多达18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水獭和陕西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多鳞白甲鱼、岷县高原鳅、中华鳖、中国林蛙及多种地方土著鱼类如棒花鱼、彩石鲋、中华鳑鮍、马口鱼、红尾副鳅等。秦岭细鳞鲑、水獭、多鳞白甲鱼、岷县高原鳅、中华鳖、中国林蛙为保护区水生生境中最为典型的物种。其中秦岭细鳞鲑资源最为丰富,已形成了稳定的种群结构,目前存量约3万尾,是目前国内发现资源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
秦岭细鳞鲑,俗称“梅花鱼”、“寒水鱼”、“五色鱼”,为第四纪冰川期残留物种,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对鱼类系统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变迁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分布区较为狭窄,生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衰退严重。我国政府1988年就将其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三、管理现状及成效
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于2004年12月成立,副县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编制20人,设有办公室、保护科、水产科和技术科4个科室,下设高楼、咸宜关、马道、扫帚滩、张家河口五个基层保护站。建立了岗位责任考核制度,保护区工作已步入了规范化、正规化的管理轨道。
管理处位于陇县县城中心地带,占地20余亩,现有固定资产600余万元,新建处办公大楼1000余平方米,新建了高楼、咸宜关基层保护站,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
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以资源保护为重点,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了保护区资源普查、保护宣传、立标划界、办公楼建设以及秦岭细鳞鲑增殖放流站、保护站等建设项目。先后查处破坏资源案件18起,解救放生秦岭细鳞鲑671尾,营造了良好的保护氛围。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素质。全体人员参加了省市渔政执法培训班,并采取邀请专家来陇、组织自学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学习培训,通过省上考核已全部领取执法证件,购买了执法服装。去年以来我们坚持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定了着装上岗制度和军事训练制度,工作时间全体人员统一着装上班,每日早晨坚持军训一小时,大大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精神,为执法管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上下联动,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