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和近代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兴起.pdfVIP

新史学和近代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兴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史学和近代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兴起

“新史学”与近代中国 [1]王伯敏先生的 〈中国美术史 研究答问〉,李树声先生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工作的 美术史研究的兴起 回顾与前瞻〉,薛永年先生 的专题论文 〈美术史研究与 孔令伟 中国画发展〉,陈池渝先生 的专著 《中国现代美术学 史》都对此作过论述。 美术史是中国学术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学科,影响其发展的因 [2]“新史学”一词由梁启超首 1 创。1902年2月8日,梁启 素主要有三点,一是近现代美术教育事业,二是19世纪德语世界的美术 超在《新民丛报》开始发表连 史研究传统,及海外学者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三是近代中国的“新史学” 载文章〈新史学〉。他说:“于 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 和 “史学革命”运动。2历史学家、艺术家、鉴赏家共同构成了这一时 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 期美术史写作的主体。 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 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 姜丹书的 《美术史》初版于1917年9月,属 “师范学校新教科 功居其半焉。”(参阅《饮冰室 书”,是受当时教育部委托而编写的一部教材。此后,从事教育事业的艺 文集》〈新史学〉)。在本文中, “新史学”包括前后两个环节, 术家,如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刘海粟、傅抱石、倪贻德、 前者是指梁启超、章太炎等 丰子恺等等都有美术史专著传世。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按行政体制分配 新史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后 者是指“史料建设派”,以傅 学术,美术史研究被分裂成考古、美学、文物鉴定、学院教育等几个领 斯年、顾颉刚为代表。 域。美术院校的艺术史研究,用以配合专业教学,并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 [3]在这方面,沈宁先生编选的 民国时期的传统,即重视艺术史经典、艺术品价值,重视鉴赏与艺术品位。 《滕固艺术文集》,杨振宇 19世纪德语世界的美术史研究,主要是通过滕固、宗白华等人的介 的博士论文 《美术史视野中 3 的知识与观念:清季民初美 绍而在中国得到传播。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邵大箴、范景中、潘耀 术史写作的批判研究》(中国 昌、曹意强、易英等先生对西方艺术史学史重新进行了梳理,他们和他们所 美术学院,2005)可以为我们 提供参考。 培养的博士生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海外学者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可 供我们参考的有袁同礼的 《中国艺术及考古学西文目录》(The T.L. Yuan [4]《胡适日记》在1947年3月15 日记录了中央研究院第一次 Bibliography of Western Writing on ChineseArt andArcheology.Mansell 1975. 关于院士商讨会的情况。由胡 Harrie A. Vanderstappen 编辑,上海图书馆藏),洪再新先生的 《海外 适拟定供讨论的人文组考古 学及艺术史院士名单为:董 中国美术史研究文选》,尹吉男先生主编的《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等等。 作宾、郭沫若、李济、梁思成。 “新史学”对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则是一个耐人深究的话 《申报》1948年3月28日题 为“中研院评议会选举结果院 题。民国时期一些重要的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均设立过艺术史教 士八十一人当选”的报道中, 席,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史学大师均对美术史学流露过浓厚的兴 正式名单为李济、梁思永、郭 沫若、董作宾、梁思成。 趣。此外,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亦曾在“考古与艺术史”方向上设立院士 4 席位,并有5名院士。 以今天的眼光看,李济、梁思成等不啻为第一 [5]经常在考古与艺术史之间作 跨越研究的学者,如饶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