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复极综合征的临床概况
早复极综合征的临床概况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魏经汉
早复极综合征(ERS)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注意到,心电图出
现明显的J波(或QRS终末切迹)和ST段
弓背向下抬高,这种特发性心电图改变。
Grant等首次用早复极(ER)来描述
这种心电图改变,并认为这是一种良性变
异,无需特别的关注和处理。
早复极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2008年法国Haissaguerre等的新发现:特发性室颤
患者ER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1% vs 6% 。
2009年芬兰大规模系列研究,随访30年:下壁导联
早复极改变显著增加心血管病死亡危险。
美国发病率:1~3%
北欧5.8%、德国13.1%。
2010年12月Junttlia等对503例运动员(男51%、年
龄17~24岁)研究,ERS发病率30%,下壁:20%、
前侧壁21%、下壁+前侧壁11%
早复极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早复极综合征呈区域性分布,具有种族差异,黑人发病率
最高,其次为亚洲人、拉丁美洲人和印第安人。刘彤等
1997~2010年研究82050例美国人心电图,早复极综合征
占2225例,发生率为2.8% ,多见于中青年,男性5%、女
性0.8%,黑人4.8%、亚裔3.8%
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征象,除少数有不典型心悸、胸闷、胸
痛外,多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迷
走神经张力增高表现。
早复极变异与早复极综合征
2010年以来形成新的早复极变异和早复极综合
征概念:
早复极变异 ( early repolarization variant ,ERPV):
无器质性心脏病变,无其他复极病变(长、短
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未发生VT/VF
的早期复极
早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dromes,ERS)
伴有VT/VF 的早复极变异
早复极变异
在QRS波群的下降支可见一抬高的切迹,并伴随着上斜的ST段抬高,在V3-V6
导联最为明显。这些改变也可见于下壁导联,只是幅度较小。
早复极变异的心电图特点
①J点抬高和J波形成,多见于V2~V5 ,Ⅱ、Ⅲ、aVF导联少见 ②ST呈弓背向下抬高 ③T波
高耸 ④R波降支可见切迹或顿挫 ⑤运动或给异丙基肾上腺素时,ST段下移或恢复正常
男 25岁 学生
动态心电图显示
坐位学习时心率
平均74次/分,
V2~V5导联ST段
弓背向下抬高,
尚可见J波
运动后心率达
105次/分左
右,弓背向下
抬高的ST段改
变及J波消失
早复极综合征的再认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早复极变异并非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总是良性的
心电图表现。
回顾性地研究:心电图下、侧壁导联出现这种
早复极的表现可能是室颤的前期征兆。
ERS患者的ST段抬高与缺血性损伤并无关联。
早复极人群的特发性室颤风险是无早复极人群
的6倍。下壁ST段抬高0.2 mV,猝死和心脏
性死亡的危险增加3倍。
早复极综合征:危险分层
绝大多数早复极为良性临床预后,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事件。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危险性早复
极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具以下特点:
(1)下壁导联J波抬高0.2 mV
(2)一过性J波骤然增大,可能与室性风暴心律失常有关
(3)早复极图形出现在几乎全导联
(4 )QRS波降支有明显切迹或顿挫
(5)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起源与早复极部位相同
(6)有明显的心室晚电位
(7)心脏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室颤者。
具备下列特点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1)有反复晕厥病史;(2)猝死生还者;(3)有猝死家族史。
早复极综合征的危险程度分型
Ⅰ型 Ⅱ型 Ⅲ型
解剖部位 左室前侧壁 左室下壁 左室和右室
J点抬高导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