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轼第一讲生平及文章最新.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育红制 第四章 蘇 軾   千古一东坡 诗 词 文 书 画 书 法 苏 轼、 黄庭坚、 米 芾、 蔡 襄 并称 “四大家” 木石图(苏轼留下的唯一绘画真迹;文人写意画的代表作品藏日本) 绘画方面:以文同为首的“文湖州竹派”重要人物。论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论诗必以诗,定非知诗人”,“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一、蘇軾的經歷和人格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生平可分為四期: ①1037(景祐四年)-1069(熙宁二年),變法前,初入仕途 祖父蘇序好讀書,善作詩 父蘇洵是古文名家 母程氏有知識、深明大義,講述《後漢書·範滂傳》,以古志士的事蹟勉勵兒子砥礪名節。 十九歲(至和元年1054),取王弗為妻。二十歲遊學成都,獲得薦舉,與父、弟同赴京城。二十二歲(嘉祐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及第,卻遭遇母親程氏病卒,回四川奔喪。 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②1069-1085,變法中 1069(熙宁二年)年王安石變法 上書論朝政得失,忤王安石。調離中央,先後任職杭州、密州、徐州 。 元豐二年(1079)三月改知湖州。 “烏台詩案”。貶黃州團練副使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      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③1085(元丰八年)-1093 (元祐八年),元祐更化期 1085.10被召還朝,任禮部郎中,遷起居舍人 哲宗元祐元年(1086),升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元祐四年).3,出知杭州。疏浚茅山、建堤橋 輾轉潁州、揚州、定州地方官任所。 ④1093 (元祐八年) -1101(建中靖国元年),貶謫惠州、儋州 跋子瞻和陶诗* 宋·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1101年苏轼去世,1102年6月,山谷知太平州,九天即罢,时宰赵挺之欲置于死地,8月作此诗。 宦海沉浮 凤翔—开封—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乌台诗案—黄州(前后赤壁赋)—汝州(常州)—登州—开封—杭州—颍州—扬州—开封—定州—英州(惠州)—儋州—廉州—舒州(永州)—常州 二、蘇軾的古文和辭賦、四六 1.蘇軾的文藝思想 蘇軾主張文道並重,認為文章應該像自然世界一樣多姿多采,姿態橫生。 蘇文如其《答謝民師書》所謂“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汩汩滔滔,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自然雄放、兼收並蓄。 文藝思想具體表現為: “有意而為”的創作主張, “言必中當世之過”的創作態度, “隨物賦形”“盡物之變”的創作方法, 求“真”重“理”、“寄味淡泊”的美學標準 提倡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反對千篇一律的文風 系統總結創作規律 喜雨亭记 写法上:立意奇妙。本文是一篇专为记“亭”而作的亭台记,但是作者并未落入泛泛记“亭”的俗套,光在“亭”上面做文章,而是通过巧妙的构思,把作亭与喜雨这样两件原本并不相干的事,有机地紧连在一起,立足于“亭”字,放手写“雨”、“喜”,也就是放手抒写与“亭”虽然无关,于民生却至为重要的及时之“雨”,以及人们得雨“喜”,从而别具匠心地为全文提炼出“与民同乐”的积极主题。这样的立意不可谓不新,构思也不能不称奇。 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则标志了苏轼把深刻的哲理与浓郁的诗意融合在一起的独特风格。明人杨慎引:“吕雅山云:此篇不唯文思温润有余,而说安遇顺性之理,极为透脱,......真能超然物外者矣。”(《三苏文苑》)姜宝云:“此记有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脱出尘寰之外之意,故名之曰超然。此东坡之所以为东坡也。”茅坤也同时指出,此篇“与《凌虚台记》,并本之庄生。”这大概就是苏辙在为其兄所作《墓志铭》中所叙及其兄所受《庄子》影响的阶段了:“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 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宝绘堂记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