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人名 傣族人名的等级结构与社会功能.doc

傣族人名 傣族人名的等级结构与社会功能.doc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傣族人名 傣族人名的等级结构与社会功能.doc

傣族人名 傣族人名的等级结构与社会功能 作者:周庆生 民族语文 1998年06期   引言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的人名姓氏,往往遵循一定的法则或规范而命取,从而形成一种命名制度。人名姓氏常常是一定的血缘关系、个人身份、男女性别、社会地位和社会心理的标志。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名的命名制度,跟全国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相比,较为突出的特征有3条:1.有名无姓;2.一生多次更换名字;3.等级命名。   西双版纳傣族人名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老一辈傣学家李佛一曾率先勾画出西双版纳傣族人名的两大特征,〔1〕即“有名无姓”和“其名易随时代更易”(李佛一,1934 )。50年代,著名傣族史专家江应樑,在李氏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傣族人名区分为乳名、和尚名、还俗名、父母名和官名这5 大类别,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这5类人名的命名法则, 首次提出傣族乳名在贵族领主与平民百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异(江应樑,1950)。近十几年来,高立士先生进一步提出,傣族的5 种人名都强烈地反映出傣族封建领主社会的等级制度(高立士,1979,1991)。著名民族学家马曜则从9个方面, 比较了傣族命名制度跟周代命名法则之间的异同特点,发现二者在反映封建等级制度方面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马曜,1990)。   本文拟在前辈专家的研究基础上,综合有关的社会历史文献资料和笔者的田野调查资料,运用“结构—功能”的分析方法,系统描绘傣族人名的等级结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文章分析的主要是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世居西双版纳地区的所谓“老傣族”,既不包括本世纪中叶以来出生的“新傣族”,这些傣族的人名制度正在经历剧烈的变动;也不包括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双版纳以外的民族杂居或散居地区迁入的所谓“外来户”傣族,这些傣族几乎都采用了汉名汉姓。   社会背景与人名类别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傣族聚居区之一。从公元12世纪初期,傣族首领组成部落联盟,建立起统一的“景龙金殿国”政权以来,到20世纪中叶,实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为止,在这七八百年的时间内,西双版纳的封建领主制度和贵族等级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创立到发展到成熟到废除的演变过程。大量的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表明,直到民主改革时期,西双版纳地区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封建领主经济和贵族等级制度。在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制度中,傣族社会分化出5 大等级。每个等级都有比较确定的名称,都有相对稳定的地位。每个等级的成员都是世袭传承的,要从一个较低的等级进入一个较高的等级,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1等级,傣话叫mm[35]“孟”是傣族等级阶梯的最上层,由最高领主“召片领”和他的直系亲属构成。他们享有承袭中央王朝册封的宣慰职位,充任议事庭庭长和各地土司的权利,是贵族集团的核心。   第2等级,傣话叫vuη[41]“翁”, 是最高领主“召片领”的旁系亲属,享有担任“召片领”大小家臣和各地土司的权利,也属于贵族集团,地位在“孟”级之下。   第3等级,傣话称tsau[13]tsm[55]“召庄”,是“孟”级和“翁”级官员的远亲后裔, 绝大多数住在村寨,已经成为自由农民,少数住在城镇中,还保留有贵族身份。   第4和第5等级,均属平民百姓集团,〔2〕傣话分别说成tai[41] mη[41]“傣勐”,即最早建立村寨的土著,和kun[41]hn[41]tsau[13]“滚很召”,意为“官家的人”或“主子家的人”。   在傣族等级社会中,平民集团是有名无姓的。男子一生当中,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社会角色的改变,有可能使用并更换5种傣名,这些傣名是乳名、从佛名、还俗名、父名和官名,每当命取一种新的名字时,原名一般弃而不用了。   贵族男子为了便于在官场跟汉族交往,为了便于在汉族学校学习,大多实行双名制,即除了使用傣名外,还取有一个汉名,傣话叫ts[33]h[13],而且,几乎所有的汉名都是刀姓。可是, 傣族贵族汉名的刀姓跟汉族的姓氏还不一样,汉族具有相同血缘关系的一般都是同姓,版纳傣族贵族姓刀的未必同属一个祖宗,同属一宗的也未必都有刀姓。   傣族女子一生中,一般只使用乳名和母名(当上母亲后换用的名字),不大可能使用僧名、还俗名和官名,因为傣族等级社会既不允许女子进寺当尼姑,也不允许妇女从政当官。〔3〕   笔者1987年在西双版纳调查时,傣族上层代表人士、州政协副主席刀福汉先生告知,他一生中换用过六七个名字。幼年时,乳名叫“罕瓦”,八九岁进佛寺当和尚后,改用从佛名“坦玛翁”,还俗后又转用乳名“罕瓦”,有了第一个孩子岩闷垫(男孩)后,改叫父名“波岩闷垫”(意为“岩闷垫”他爸),担任大头人时,换用官名“叭龙塔翁”,官升到内务大臣时,又改称 tsau[33]loη[55]pha[55]s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