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题型专练(含答案).docVIP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题型专练(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跟踪检测(八)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 溪 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和满腔爱国热情。 B.“雨湿清明香火残”,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及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C.“碧溪桥外燕泥寒”,写满江青色的春水荡漾,春寒料峭中,南来的燕子正啄泥准备筑巢,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 D.“日长独自倚阑干”传达出词人心中深沉的辛酸,把上阕中凄冷的景色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深沉动人的韵味。 E.“江南春好与谁看”以反诘句收结全词,既与上阕孤独怆然的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 解析:选AC A项,“抒发了对江南春色的喜爱之情”错,词人是用江南清明美景来衬托对故国灭亡的悲情;C项,“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勃勃生机与希望”错,词人写燕子啄泥筑巢,而叹惋自己流落江南,四处飘零,无以为家。 ★(2)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 答: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诗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 B.“梦”字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从而强调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为表现愁情而设景。 C.“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写词人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像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 D.词人将孤雁与幽人类比,因两者有可比性,孤鸿独飞天涯,幽人羁旅他乡,其孤寂凄凉虽不相同,但一个“替”字将两者关系联系得更紧密了。 E.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他自己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这三字包含了很多悲哀与辛酸,很多惆怅与愤慨。 解析:选BD B项,实际是针对“逐”字所做的正确分析,说成“梦”字是错误的;D项,“其孤寂凄凉虽不相同”错误,应是“其孤寂凄凉是相同的”。 ★(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了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 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 (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却都是轻柔的。 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桂子,还是“高风亮节”乐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解析:选CD C项,“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D项,“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7en糖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