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藻粉末的关键工艺研究-畜牧渔业论文.doc
铜藻粉末的关键工艺研究-畜牧渔业论文
铜藻粉末的关键工艺研究
朱亚珠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316021 )
摘要:对铜藻进行组织化处理制成铜藻粉末,本试验研究了铜藻粉末的三个关键工艺点。研究表明:①铜藻粉末脱腥工艺:铜藻粉末脱腥效果较为理想的是添加乙醇量与铜藻液量比为 1:1,微沸时间为30 min。②铜藻粉末漂白工艺:漂白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次氯酸钠浓度0.3%,pH值9,液固比4:1,漂白时间30 min。③铜藻粉末粒度选择:选用铜藻粉末粒度为100目左右,它的持水力、膨胀力、溶解性较合适,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膳食纤维制品中使用。
关键词 :铜藻粉末;脱腥;漂白;粒度
铜藻[Sargassum horneri(Turn.)Ag.],又称丁香屋、竹茜菜,属于褐藻类、马尾藻属。藻体呈黄褐色,树状,枝叶繁茂,高0.5~1 m,可达7 m。生长在风浪较大的干潮线以下至3 m处的岩石上或低潮带石沼中。生长盛期3-5月份。铜藻是一种野生海藻,本种系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我国沿海都有分布,浙江沿海为优势种,主要产于嵊山、中街山、渔山、韭山、大陈和南麂。
海藻膳食纤维因有显著的生物活性,高持水力、膨胀力和低热量,胶体形成能力强,原料廉价易得。近年来被国内外认为是最好的膳食纤维之一,其明显的保健作用和生理医疗功效受到国内外食品和医药行业的重视。民间有以海菜(海青菜、紫菜、铜藻、裙带菜、鹿角菜等)做包子的习俗,但由于铜藻质地粗糙,口感较差,且有异味,适口性较差。而铜藻藻体中含有褐藻酸、褐藻淀粉、甘露醇、粗蛋白,辛三烯、碘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有必要根据铜藻营养成分,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1材料与方法
1.1原料、试剂
铜藻:采自舟山海域,经清洗、晒干备用。
试剂:乙醇、乙酸、次氯酸钠。
1.2设备
DS-J高速组织捣拌机、AB204N电子天平、Φ200标准筛、DHG-9/4.AS型新型电热鼓风干燥机等。
1.3测定方法
1.3.1水分测定105 ℃烘箱干燥法[1]。
1.3.2灰分测定550 ℃干法灰化法[1]。
1.3.3蛋白质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1]。
1.4铜藻粉末制备的工艺流程
1.4.1工艺流程铜藻→清洗→组织捣碎→脱腥→漂白→烘干→粉碎→过筛→成品。
1.4.2工艺操作要点
原料处理:将晒干的铜藻用清水洗净杂质,沥水,在太阳下晒干或用电热鼓风干燥机烘干。
组织捣碎:将干铜藻用高速组织捣拌机捣碎。
脱腥:铜藻脱腥效果较为理想的是添加乙醇量与铜藻液量比为 1:1 ,微沸时间为30 min。
漂白:在碱性条件下,用浓度为0.3%,次氯酸钠,漂白时间30 min。
烘干:在电热鼓风干燥机50 ℃温度下烘干。
2结果与讨论
2.1铜藻的营养成分
比较几种褐藻的营养成分,见表1。
由上可知褐藻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占重量的60%以上,而且是褐藻多糖类物质,这是藻类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2-3]。
2.2铜藻脱腥工艺的确定
铜藻有海藻的腥味,主要为一些低分子的含氮化合物、萜烯类的化合物及低分子游离有机物。海藻脱腥的方法有乙醇、乙酸、活性碳、柠檬酸处理法和酵母发酵法脱腥等。考虑综合因素,本实验采用乙醇、乙酸处理铜藻。
2.2.1乙醇挥发携带脱腥在乙醇对铜藻粉末脱腥法中,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乙醇的加入量不同;在乙醇的加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微沸时间不同铜藻脱腥效果也不相同,乙醇对铜藻液(浓度为10%)的脱腥效果的比较见表2。
表2结果表明 ,选择乙醇添加量:铜藻液为1:1时,其脱腥效果最好;采用微沸方式,理想的时间为30 min。
2.2.2乙酸挥发携带脱腥在铜藻粉末乙酸脱腥法中,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乙酸的加入量不同,铜藻粉末脱腥效果不相同;在乙酸的加入量一定的情况下,浸泡的时间不同,铜藻粉末脱腥效果也显示出了变化,乙酸对铜藻粉的脱腥效果的比较见表3。
表3结果表明,选择乙酸添加量大于2 mL/g, 时间为0.5 h脱腥效果最好,但铜藻粉末中留有酸味,影响制品的风味。
综合脱腥试验结果,铜藻脱腥效果较为理想的是添加乙醇量与铜藻液量比为 1:1,微沸时间为30 min。
铜藻经脱腥、干燥处理后的粉末,可装入胶囊,可作为辅助食品。
2.3漂白工艺的确定
根据海藻纤维提取的相关文献资料[3-4],pH值在碱性条件下对漂白有利,选定pH值为8~9,经过一系列的预实验,确定铜藻粉末的漂白工艺以NaClO浓度,用量、漂白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铜藻粉末色泽作为考察指标。
2.3.1漂白剂浓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分别以0.1%,0.2%,0.3%,0.4%的次氯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