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地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提高高中地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高中地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地理问题有效设计的策略 一、地理问题有效设计的切入点选择 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少则十多个,多则有五六十个提问。这么多的提问都有效吗?英美最近的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每五个提问中,有三个只需要简单地回忆事实性内容,一个是关于课堂管理性的,只有一个要求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事实上,许多的课堂中的提问事先没有经过精细设计,教师是在不合理的时间,提问了不合适的学生,问了不恰当的内容,这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是极为不利的。 切入点选择可以从提问内容、提问对象和提问时间三方面进行设计。 有效提问设计 无效或低效的提问设计 提问内容 课本的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符合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对被提问的学生来讲过难和过简单的提问;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 提问对象 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差异、性别差异进行分层提问,可以思考:这问题该学生能回答吗?如果把这问题难度加大,还有哪些学生能回答?哪些学生需要鼓励性提问一下?等等 按位置提问、按学号提问、随机提问、惩罚性提问等 提问时间 课堂导入的复习提问;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课堂结束的小结提问;课后思考的问题设计; 整堂课满堂问、课堂上很少问、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的提问等 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册《5.1农业生产活动》一课的导入笔者第一次的设计如下: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我们平常吃的米饭大家应该知道吧,就是农村里水稻的种子加工形成的。首先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水稻的生长习性,即什么时候播种、时候收割等相关信息。下面请学号是7号的某同学甲来回答。 生甲:老师,我家住在镇上,不知道农村里水稻是什么时候种的。 (其他学生大笑。) 师:那么请住在农村的同学来回答吧,请在农村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乙来回答。 生乙:老师,从我懂事起我们家里就没有农田了,农田被政府收购建工厂了。所以我也不知道。 (其他学生又大笑。) 师(比较尴尬的笑笑):哦,请坐。 生丙(主动站起来):老师,我知道,我们家里水稻是4月底5月初种的,碰上周末我也去帮爸爸插秧...... 时间已经过去了5分钟了。 笔者课后反思,发现这次课堂提问效率较低,为什么呢?本来我想通过提问学生,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但是因为提问的对象没有设计好。提问有关水稻的情况却问了一点也不了解水稻的学生。后来在另一个班级,我对课堂导入的问题设计修改如下: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我们平常吃的米饭大家应该知道吧,就是农村里水稻的果实加工形成的。首先请参加过农活插秧的同学或知道水稻怎么种植的学生举手。(教师根据举手情况提问)某同学来回答一下水稻的生长习性,即什么时候播种、时候收割等相关信息。 生甲:我们家里水稻是5月初种的,我记得5月1日放假我还去帮爸爸插秧呢...... 通过修改,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因为直接提问了解有关水稻种植的学生,一方面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了解水稻种植情况,避免了学生的因为不知而窘迫。学生有话可说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懂得了“生活中有地理,地理中有生活”的理念。 二、地理问题有效设计的情景材料准备 情境设置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引起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策略要求,设置必要的情境是课堂教学中问题展示的必要前提,这也是发现学习思想在教学中的一个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开发一些联系生活的情景,增加学生的体验与探究,效果会更佳。对于这些情景材料的问题设计,教师应当紧扣教学主题,提问能够适合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并能从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材料或感兴趣的材料出发。以下是笔者在人教版《农业的区位因素》一堂课的问题设计: 给定材料:从“中国麻乡”到“中国花木之乡”(材料略) 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家乡的农业情况思考如下问题: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萧山为什么会大规模种植络麻而成为“中国麻乡”?结合自己从父母、报纸、图书馆等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现在还有种植吗?为什么? 2、“中国花木城”为什么建在新街,而不是在其他的镇乡如瓜沥?新街“中国花木城”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请新街的学生先介绍自己所在镇的概况。 3、萧山的许多花卉苗木如果自然培养成可以移植的植株要很长时间(冬季温度低,植物生长慢),这样影响苗农的生意,那他们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这体现了什么? 为什么现在许多农田不种水稻了,而都种上了花卉苗木(如新街、城北等地方)? 4、萧山各地都适宜种植花卉苗木吗?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性? 5、萧山的花卉苗木在昆明世博会上、北京的奥运会绿化等项目中占了很大一席之地,这得益于什么? 由于学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对于八十年代的事情几乎不了解,所以对于第一个问题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使他们有话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