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权行为抽象原则的法理探源与现实斟酌.doc
物权行为抽?象原则的法?理探源与现?实斟酌
米健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当代中国法?制基本上是?以西方法制?,尤其是欧洲?大陆法系法?制为模式建?立演进而来?,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肯定,未来中国法?制必然还将?循此方向发?展进步。但是,我们对异国?法律制度的?接受一定要?客观、严谨和具有?全局观。对于要接受?的对象,首先要清楚?考察,全面把握,然后才能结?合自我,确定取舍。德国物权法?上的抽象原?则是近来许?多民法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但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的理论渊?源和用意究?竟何在?它在法律实?现的过程中?究竟如何操?作?德国学者本?身对此有何?不同的立场?? 它果真是物?权变动的唯?一或最佳选?择吗?此处文章的?主旨即有意?识地为读者?客观真实地?了解抽象原?则理论提供?一些线索,从而使之能?够依据客观?真实的存在?对上述问题?作出严谨科?学的判断。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民法学?界对于物权?变动制度的?讨论和研究?投入了许多?精力和热情?,其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物权变动的?“抽象原则”问题上,即我国的物?权变动是否?要像德国那?样,采用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起初,还有主张和?反对两种对?立观点平分?秋色的学术?论辩,但近一段时?间,物权行为无?因性或抽象?原则被渲染?得如此热闹?,以至于言物?权必称抽象?原则;更有甚者,在有些学者?眼中,它似乎已然?成为我国法?律实践中的?一种真实存?在。正是在这种?法学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研究员领?导的物权法?草案起草小?组提出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1] 第7条,才拟就了貌?似折衷,实则自相矛?盾的“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的规定。 [2] 鉴于物权变?动制度在整?个物权法律?关系调整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亦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提?出实际上隐?喻着当前我?国法律界在?立法、法学等方面?的一些意味?深长的问题?,本文在此尝?试从法理源?流、法律事实及?思想方法三?个方面,对物权抽象?原则问题作?一基本探讨?。
一、 抽象原则的?法理渊源
物权变动是?大陆法系法?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财产权利?,通常即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的取得、设定、丧失及变更?。但是,物权的变动?如何发生、何时完成,大陆法系诸?国家有着不?同的规定或?原则。法国、日本等多数?国家采取意?思主义,即物权变动?一经当事人?间达成意思?表示一致,就发生法律?上的效果。与此不同,德国则采用?形式主义,即物权变动?不只以物权?变动的债权?合意为必要?,而且还要有?实际交付标?的物的物权?合意(Einig?ung),这种物权合?意的外在表?示通常就是?实际交付或?完成登记。换句话说,只有当事人?间就标的物?的实际交付?达成合意,并且完成实?际交付或进?行登记之后?,物权变动才?发生法律上?的效果。支持这种立?场原则的法?理设计或法?律依据首先?是德国民法?上所谓的“分离原则”(Trenn?ungsp?rinzi?p)。它意味着,义务行为(负担行为或?原因行为)和履行行为?(处分行为或?抽象行为)是两个相互?独立和分离?的行为,即物上处分?行为的效力?不取决于债?权原因行为?。这种义务行?为和履行行?为彼此分离?的法律设置?实际上体现?了德国民法?理论和教条?的突出特点?,同时也构成?着抽象原则?(Abstr?aktio?nspri?nzip)的基础,因为正是义?务行为和履?行行为的“分离”,才使履行行?为的抽象和?无因成为可?能。就此而言,“分离原则”和“抽象原则”实际上是密?切相关,不可再行分?离的。进一步说,“分离”的真正意义?是要导致“抽象”,而“抽象”必然地以“分离”为基础。
通常,最典型、最能说明这?种抽象原则?的是买卖关?系。根据抽象原?则理论,在买卖交易?情况下,买卖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买卖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所有权发生?转移必须还?要有一个物?权合意及买?卖物的实际?的交付;与此相应,只要买卖物?的移转基于?物权合意,那么即使买?卖合同本身?无效,买卖物的交?付同样有效?,买受人仍可?通过这种交?付而成为所?有权人。
抽象物权行?为理论源于?德国民法理?论,一般认为它?是19世纪?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在研?究罗马法中?让渡(tradi?tio)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论创?制,且被视为他?对德国民法?理论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3] 尽管德国民?法学界对此?理论的法律?政策价值及?与之相应的?法律规范设?置始终存在?争论,但它作为德?国民法的一?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却?无可否认。《德国民法典?》的编纂者们?以及后来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