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文学生态”.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人“文学生态”

北京人“文学生态”   编者按:本文作者所捕捉的中国见闻,轻松诙谐,大不同于我们中国记者的视角,很多我们司空见惯的场面和行为,在外国记者的眼中陌生而新鲜,同样,作者也说到“对中国首都的大多数居民而言,去听作家演讲这种在德国司空见惯的晚间休闲活动还是新鲜事”。作者从公园里百姓练水写毛笔字,到唐诗宋词如何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再写到“最令人惊讶的是《红楼梦》”?他把中国人的文学生活理解为:“在中国,‘文学’没有被理解为阳春白雪或是有着特殊要求的东西,而是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被解码的符号形式融入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当中”。文中甚至这样提到中国的评书艺术,“以激情洋溢的嗓音讲述的文学作品”。   尽管此记者的文章中处处是我们熟悉的中国符号,但读来却让人兴趣盎然,不忍掩卷。由此看出,由记者的独特视角而写就的文章,无论对外国读者还是对中国读者而言,都具有鲜活性和可读性。以下刊登该文,以期于业界共飨。      认为“文学生活”指的就是朗诵会与作品研讨会的人或许会觉得北京有些乏味。现在北京不再缺夜总会和演唱会,影剧院当然也不少。然而对中国首都的大多数居民而言,去听作家演讲这种在德国司空见惯的晚间休闲活动还是新鲜事。      公园艺术家      北京人晚上去逛公园。在炎热的夏日,公园内到处都是人。在跳舞者、滑旱冰的孩子、放风筝的退休老人和唱卡拉OK的民工之间,总有些男子能以自己耐心的创作引人围观。他们手持绑在管子上的长毛笔蘸水,站着以各种书法笔体在地上写诗词。   他们敏捷而有力地挥舞着手中的毛笔,每个人身边都围着一群人:和祖母在一起的孩子、穿高跟鞋的年轻女性、把衬衣掀到腋窝、露出肚皮的男人、穿正装的职员,还有建筑工人。在西方人看来,这样一群人可是不会出现在文学场所的。然而,他们带着好奇心、目不转睛地看着毛笔字一个接一个出现在石板上,称赞书法家们的艺术造诣,并试着认出其中一些字。   这可不总是那么容易,因为有些街头艺术家写的不是标准的方块字,而是让人看不大明白的草书。其中一位年近80岁的老者甚至自创??一种书法,他写出的每个字都是左右颠倒的,在旁观者看来如同一幅字谜画。他们写下的一个个字组成了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要背诵的诗句:唐诗宋词,李白和王维在一千多年前写下的佳句,还有毛泽东长征时的作品。   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因为这些书法家用来写字的水在地面上迅速蒸发。旁观者逗留的时间则与这些作品的生命同样短暂,他们看上5分钟就走,但此间已有新的旁观者围过来。尽管只看一会儿,但他们在这几分钟里全神贯注,怀着敬佩的心情乐在其中。写在地上的这些字显然不单是传达信息的工具,它们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秩序。读懂这些字并品味其美感是一种全国性的爱好。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毛笔字;宾馆、报刊和按摩院都用毛笔字作招牌。      出租车司机的文学爱好      除了公园,出租车也是北京重要的文学场所。比起音乐来,出租车司机们――他们一点也不像古代圣贤的门徒,乡土气倒是更浓,而且不少人就是从农村来的――更爱听讲话的广播节目。他们一边在北京拥挤的环路上躲避并线的前车,一边听着以激情洋溢的嗓音讲述的文学作品。这既不是广播剧,也不是作品朗诵,而是对经典名著的复述。复述者必须把书装到脑子里,然后用自己的话赋予它新的生命。他时而轻声低语,时而大喊大叫,模仿各种动静和不同人物的语调,完全沉浸于故事当中。   这种名为“评书”的艺术于清朝初年诞生在中国北方。但它显然有更为古老的渊源。茶馆曾是说书的所在,但在当下北京日益膨胀的车流中,评书自然也找到了新的表演场所。与之相应,新一代说书艺人也开辟了新领域:他们讲起了当日警讯,按照评书艺术的规则将一起微不足道的交通事故,比如一辆车在西单撞上了书报亭,像说书一样讲得活灵活现。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本身就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们能够在最微不足道的事由上证明这一点。日常随处可见的东西逐渐变成了经典。在中国,“文学”没有被理解为阳春白雪或是有着特殊要求的东西,而是以其基本要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被解码的符号的形式融入到熟悉的生活环境当中。当然,专业的说书人也会出现在电视上。这时,他们会身穿中式长袍站在屏风前,用丰富夸张的表情和手势赋予声音额外的力度。但是,“文化”与世俗交融最为典型的可算是重大节庆时才可以看到的电视节目,例如中国的春节。到那时,国家电视台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会在节目中朗诵大段的唐诗宋词。   小孩子一旦会说话后,按照传统习俗,他就要背诵诗词;或者是给他讲传统故事。这种承袭下来的模式最好的一点是,小孩子由此而熟悉了汉语标志性的语言节奏,并可以将其中的经典名句牢记在心。这会使他终生受益。《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或许只有少数人从头到尾地读过,但里面的内容却熏陶了迄今为止的所有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