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孝心.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八年孝心

十八年孝心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普通的就像一片胡杨树叶。如果你不仔细阅读,绝对发现不了它与其他千千万万片树叶有什么区别。但是,当你走进这个家庭。就会在一瞬间被弥漫在其中的浓浓亲情所笼罩,被这个家庭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   走进奎屯市龙溪里居民小区23号楼522室孙正国、解秀珍老人的屋门,立刻有一股淡淡的艾香味扑面而来,整洁的客厅,透出普通人家特有的温馨。   “多亏我四个孝顺的儿女啊,要不,我们哪能活到今天啊!”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解秀珍老人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说这句话时,抑制不住的幸福在老人的脸上荡漾开来。   “人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我的老伴瘫痪在床18年,我也是重病缠身多年,我的守凤儿却在病床前伺候了六千五百多个日夜,不易啊!”说这话时,老人一只手抚摩着闺女的手,一只手擦拭着不断涌出的泪水。而被叫做守凤的中年女子,灿烂的笑容也像窗外的冬日艳阳一样明媚:“妈,这不是我们当儿女的应该做的嘛。”      得知父母生病,她立刻踏上了千里回疆探亲的路      孙正国、解秀珍老两口是农七师水利二处的退休职工,膝下有两儿两女,孙守凤是孙家二闺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孙守凤随丈夫赵玉军调往河南工作,在一家商场当会计,丈夫在单位开车,两个人每月有300多元的收入,在当时,这份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正当他们准备好好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时,1991年的一天,孙守凤接到了远在新疆的姐姐发来的电报,说是父亲得了脑血栓,瘫在了床上,母亲也因劳累和受到刺激,突发心脏病,卧床不起。接到电报,孙守凤立刻请假,与丈夫一起,踏上了回疆探亲的路。   一脚踏进家门,看见卧病在床的二老,守凤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长流不止。当时,大姐孙美芳远在百公里外的学校工作,而且她自己的公婆也百病缠身,需人照料。两个弟弟,一个刚参加工作,远在克拉玛依市,一个还在内地上大学。   怎么办?父母眼下确实需要有人照顾,可留下来照顾老人,那就意味着好不容易办回内地还算不错的工作和就会失去。她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    权衡再三,她和丈夫毅然辞掉工作,回到新疆      就在孙守凤因为去留问题犹豫不决时,旁人的议论传人了她的耳朵:孙家这次可真要完了!听到这话,她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10多年前,他也曾昕到过同样的话。   那是1973年的冬天,那年守凤只有7岁。因为工作劳累,加上生活条件差,父亲患严重的腰椎滑脱住进了80多公里外的奎屯医院做手术,比她大10岁的姐姐在医院照顾父亲。   正值春节,按照以往的习惯,连队要在大年三十会餐。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月,那可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那天下午,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跟着父母往食堂走,7岁的守凤带着5岁的弟弟宝宗匆匆赶回家,想跟着妈妈也去会餐,食堂飘出的肉香味太诱人了。   当两个孩子推开家门时,却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邻居告诉他们,妈妈要给他们生小弟弟了,已经被拖拉机送到10公里外的125团卫生队去了。那一刻,她领着弟弟孤零零地站在冰冷的屋里,姐弟二人第一次感到从未有过的凄凉。   后来,她从母亲的嘴里得知,母亲的这次生产险象环生,先是出现产前大出血,连队卫生员根本无法处理,才将母亲送往125团卫生队。可到了卫生队时,天已经黑透了。值班医生见送进来一个昏迷不醒、血人样的产妇,也慌了手脚。好在这位医生的丈夫是外地一所大医院的妇产科专家,正好回家休假。值班医生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拉上丈夫就往卫生队跑。可等到了手术室,正在准备手术时,却停电了。   那时的团场,都是自备柴油机发电,一过晚上12点,就停电了。值班医生急忙找到领导说明情况,团里便专门为这台不寻常的手术启动了备用发电机。就在那个最寒冷的冬夜,在那个冰冷的产房里,在一盏昏黄的散发着些许温热的灯光下,孙守凤的母亲剖腹产生下了孙家的老四。   就在母亲经历人生的大悲大喜的时刻,孙守凤姐弟俩度过了终生难忘的一个除夕。就在下午,姐姐挽着弟弟的手来到食堂。在惟成分论盛行的年代,因为他们家的出身不好,没有人敢亲近、怜惜他们。还是食堂的大师傅动了恻隐之心,给两个孩子盛了些饭,领他们在墙角的一条长凳上吃了一顿年夜饭。   也就在那天下午,年幼的守凤听到了人们的议论:孙家这下完了!当时,幼小的她还不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只感到没有爸爸妈妈的家好凄凉。所以,几天后,当得知因惦记两个年幼的孩子,拖着虚弱的身体提前出院的母亲要回来的消息时,守凤拉着弟弟向着母亲回来的路上跑去。帽子跑掉了,鞋子跑丢了,他们全然不知。当扑进母亲怀抱的那一刻,他们知道,妈妈回来了!温暖的家回来了……   想到这一切,守凤下定了决心。她与丈夫商量再三后,决定辞去内地的工作,毅然留在了新疆。担起了照顾双亲的重担,这副重担,她一挑就是18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