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项目
建 议 书
项目名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申请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项目申请人:杨理连
项目联系人:邢清华
通讯地址:天津市北辰区洛河道2号
邮政编码:300410
传 真:022电 话:022电子邮件:brendaqinghua@
项目起止时限: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
二○一三年
一、项目背景、意义和必要性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以及“十二五”期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顺应了我国职业教育从数量和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和内涵提高的现实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是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的战略部署。近年来,经历从跳出教育看教育,到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再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几个过程。
我们认为,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其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其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
1.意义和必要性
现代职业教育办出质量特色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一线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过程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企业的生产实际,只有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学校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以及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问题的研究,国外出现较早,早在20世纪初便有了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尝试。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发展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校企合作问题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产生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制度,形成了较为全面、规范、丰富的职业教育理论及实践。如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英国BTEC、北美CBE等等,这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已经成为今天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可以借鉴的宝贵资源。
回顾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在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职业院校也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紧迫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开始探索合作办学的新路子、新模式,并获得了理想的合作办学效果。然而,从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现状来看,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涉及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学生等重要主体,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其中,政府的协调主导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主动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还不高。对于职业院校自身来说,也存在着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专业设置缺少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不够灵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不足,合作模式及其关系缺乏稳定性,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与严格的制度保障体系等等问题。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机制
(1)浅层次合作
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
(2)中层次合作
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争取国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董事会,争取社会各相关行业、企事业以董事单位的身份支持学校发展,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群的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3)深层次合作
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