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本土嗜热细菌.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本土嗜热细菌

台湾本土嗜热细菌   台湾岛上温泉分布的数量与密度相当高,非常适合做嗜热微生物的研究。本土嗜热菌和外国嗜热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嗜热菌对人类来说又有什么相关呢?   微生物和一般高等动、植物比起来,能适应的生长环境较为广泛。在各种不同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强、酸、强碱、高压以及干旱等地区,都有微生物的存在。温度对于微生物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子,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与分布,而能生长在45℃以上的生物,称为嗜热生物。      热不死的细菌      1969年,美国黄石公园中,布洛克(Thomas Brock)和佛瑞兹(Hudson Freeze)在60~80℃、pH 6.5以上的温泉内找到第一株嗜热细菌:水生栖热菌(Thermus aquttcus),接着陆续分离出许多不同的嗜热细菌。在各种不同的嗜热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古菌(Archaea),分布最为广泛、种类最多。嗜热细菌在嗜热菌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所能忍耐的温度较高。   嗜热细菌的发现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开启了极端环境生命科学研究的大门。依据生长温度范围的差异,嗜热细菌可区分为:嗜热菌(thermophiles)与超级嗜热菌(hyperthermophiles)。这些嗜热细菌可以在极端环境中生长,主要是因为它细胞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生长在所谓正常环境下的微生物不太一样,而这样的生理反应与生化代谢的差异,使嗜热菌成为科学家研究重点。   在发现第一株嗜热细菌后,科学家在各种高温的环境中,都可以见到嗜热细菌的踪迹,这些高温环境包括:自然高热环境与人为高热环境。前者如地热区的温泉、太阳直射的土壤、沙漠、火山的硫气孔,海底热泉等,这些多分布于火山及地壳变动的地表;后者是由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堆肥,或工业的工厂热水器和冷却水的装置所产生。   若以嗜热菌的种类来观察,温度与酸碱度是影响嗜热菌分布的主要因子。目前所知,好氧性的嗜热古菌多分布于pH 1-3、60~90℃之间;厌氧性的嗜热古菌普遍存在于pH5~7、80~110℃之间;嗜热细菌则生存在pH 2~9、55~80℃的环境中,其中好氧产孢的杆菌群分布在pH 2~9的高热环境,如芽孢杆菌(Bacillus)、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硫化芽孢杆菌(Sulfobacillus)、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等,而好氧非产孢杆菌则多分布于中性或碱性的环境中,如嗜热杆菌(Thermus)、微嗜热杆菌(Meiothermus)、红色杆菌(Rubrobacter)等;厌氧性嗜热菌如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则在非强酸性的环境中广泛地分布。在所有的地热环境中,由于温泉分布于地表,而且是一个热稳定性的环境,又因其酸碱度与温度有相当多样的变化,所以目前许多高温菌的研究都是以温泉中所含的嗜热菌做为研究对象。   嗜热细菌并非单一的菌属或菌群,而是广泛分布于各种不同的菌群中,其中有些嗜热细菌,其同属菌中皆为嗜热菌,如嗜热杆菌、微嗜热杆菌、红色杆菌、土芽孢杆菌、脂环酸芽孢杆菌、硫化芽孢杆菌、红色嗜热杆菌(Rhodothermus、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玫瑰弯菌(Roseiflexus)、嗜热好氧杆菌(Thermoaerobium)、嗜热厌氧杆菌(Thermoanaerobacterium)、嗜热嗜油杆菌(Thermoleophilum)、绿弯菌(Chloroflexus)、嗜热丝菌(Thermothrix)、嗜热管菌(Thermosipho)、球杆菌(Sphaerobacter)等;也有高温菌及中温菌并存的菌属,如芽孢杆菌、奇异球菌(Deinococcus)、假黄色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等。   如果区分嗜热菌的标准为是否可以在50~60℃生存,到2002年为止,科学家们总共分离出19属好氧嗜热细菌与12属厌氧嗜热细菌;而这几年,嗜热菌的发现如雨后春笋,每年都发现许多的嗜热菌或有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到了2005年,已经研究过76属好氧嗜热细菌及32属厌氧嗜热细菌。这些嗜热细菌的研究,除了从已经发现的细菌同属中找到新种之外,科学家们更提出许多新属名,甚至提出新科名!      台湾温泉与本土嗜热细菌      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上,为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聚合与压缩界线,岛上地壳变动频繁,而且地热特徵明显。台湾面积虽然仅仅3万6000平方公里,却拥有各式各样的地理环境及多样性的生物资源,特别在温泉的分布上,数量与密度皆相当高。全台16县只有彰化县、云林县和澎湖县尚未找到温泉;到目前为止,有命名的温泉已超过135座。这些温泉分布于各种地形,如平原、溪谷、高山(海拔高达1400公尺以上的大分、乐乐温泉)、海域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