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僚机构膨胀.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朝官僚机构膨胀

唐朝官僚机构膨胀   唐朝初年,政治较为清明,官僚机构规模不大,运转灵便,效率很高。自高宗朝始,唐初官制渐被突破,机构日渐膨胀、臃肿。李唐立国不到百年,就出现了纲纪大坏,官职冗滥,吏治败坏的局面。唐朝官僚机构为何以不可阻挡之势日益肿胀和败朽?留给后代什么教训?这是值得研究的。      唐太宗时省官简政      不管哪个时代,官僚机构都不能过大,其规模都必须与国家的财力和百姓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就是说,要使国家的财力承担得起官僚机构运转的费用,要使百姓养得起所设置的官员。   唐太宗是懂得官员过多必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弊的道理的。据《贞观政要》一书记载,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要把国家治理好,最根本的一条是用人要审慎。官员须量才录用,务必要做到省官。接着,唐太宗给他们讲了古代经典著作中有关省官的话。一段是“任官惟贤才。”见于《尚书?商书》,意为任用的官员必须是贤才。一段是“官不必备,惟其人。”见于《尚书?周书》,意为任命的官员不必多,但要称职。唐太宗就这两段话发挥说:“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   唐太宗要求房玄龄等认真领会他讲的这番道理,然后拟定官员编制。房玄龄等根据唐太宗的要求,提出一个文武官员640名的编制,很快得到唐太宗的批准。   太宗在位期间,基本上是按上述官员编制任命官员的。      君王感情用事导致机构膨胀      要做到唐太宗讲的审慎用人,是很不容易的,历代帝王一般都免不了凭个人好恶用人,动不动就用官爵赏人。   唐高宗便是如此。有个李义府,本来要由中书舍人贬为壁州司马,诏书尚未下来时,李义府了解到高宗想立武昭仪(则天)为皇后,因担心宰相们反对,正在犹豫不决。于是李义府瞅准这个机会,上书高宗,要求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高宗大悦,破格提拔他为中书侍郎,随后又任命他为宰相。高宗一喜之下,就这样将一个即将贬为壁州司马的李义府破格提拔为宰相。   武则天当政后,用人更是随心所欲。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是两个花花公子,人长得很漂亮,“常傅朱粉,衣锦绣”。有人说,张昌宗生得“面如莲花”。还有高官奉承张昌宗说,不是张昌宗面如莲花,而是莲花像张昌宗的脸。兄弟俩都成了武则天的男宠。武则天为二张特设一个叫做控鹤府的机构,命他们以“供奉”的名义主持这个编制外的机构。   有个投机官员傅游艺,揣摸到武则天想当皇帝,于是率领一批人上书,要求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武则天马上奖赏他。一年之中,傅游艺由九品官骤升至三品官,并当上了宰相,官服由青变绿,再变朱,再变紫,时人谓之“四时仕宦”。   武则天任命宰相之多,起码在唐朝帝王中无人能出其右。岑仲勉在《隋唐史》一书中说,“武后任事率性,好恶无定,终其临朝之日,计曾任宰相七十三人”。她任用的宰相人数,是唐太宗任用的宰相数的近三倍(唐太宗在位期间,共任命宰相25名)。拔用宰相都这样任性、随意,更不要说提拔宰相以下官员了。   武则天为打倒假想的政敌,奖励告密。侯思止本是一名仆人,因告密,被封为游击将军。当时告密者往往可以得到五品官。侯思止要求获得御史的职位,武后说,你不识字,怎么能当御史呢?侯思止说,獬豸(传说中一种异兽,独角,见人相斗,便以角触无理者)何尝识字,不过能触邪恶者罢了。武后听了很高兴。因一言之合,武则天当即任命侯思止为侍御史。当时以告密得官者为数甚众。   唐中宗因为宠爱公主们,而于神龙元年(705年)下令为太平、长宁、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公主分别“开府”,即破格设置官府,安排官属。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其他都是中宗的女儿。   在唐代,因为皇帝宠幸宦官之故,宦官数量剧增。唐太宗规定,掌管宫廷内部事务的内侍省不设三品官。唐中宗时,宦官数量大增,七品以上宦官多至1000余人,不过着绯衣的高官尚少。唐玄宗因为特别宠信老早就跟着他,并且有拥立之功的宦官高力士,登基之初就将宦官增加至3000余人,任命“三品将军”越来越多,着绯衣、紫衣的高官多达1000余人,宦官之盛,由此开始。      皇亲国戚干政和权臣专权导致机构膨胀      唐朝的皇亲国戚常常在皇帝的纵容下仗势干政。最为典型的是中宗女儿安乐公主、睿宗之妹太平公主等人的干政。   唐中宗时最受世人诟病的“墨敕”、“斜封”就与安乐公主等人有关。安乐公主、长宁公主等皇帝周围的一批女人,都仗势弄权,卖官鬻爵。即使是屠户、奴婢,只要花钱30万,就可买得官位。这种官称作“斜封官”,由皇帝书写诏书(称作“墨敕”),不经外廷盖章,直接下达,斜封交中书省。通过这种途径任命的各种名目的正额外官员,什么员外置之官、员外同正之官、试官、摄官、检校官,等等。总计凡数千人。安乐公主尤骄横,“宰相以下多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