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和免疫学41章超敏反应.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基本概念 (四)、生物活性介质 组胺:释放快,维持时间短,扩张血管强烈,引起瘙痒。 白三烯:释放及发挥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持续痉挛效力强,过敏性哮喘。 激肽原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前列腺D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速发相:在接触过敏原后几秒钟内即可发生, 持续数小时,主要由细胞内预先形成的储备 介质组胺、激肽原酶等引起。 迟缓相:在刺激后4~6小时内发生,持续数天 或更长,主要由细胞受致敏原刺激后合成释放的介质引起的炎症反应。如: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二)抗体、补体及效应细胞的作用 抗体:IgG、IgM,少数是IgA 抗体与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以后,通过3条途径损伤靶细胞: 1.活化补体,溶解细胞 2.激活吞噬细胞,发挥吞噬调理作用 3.激活NK细胞,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1.补体作用: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C3a/C5a,C3b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提高,出现水肿 2.中性粒细胞作用:释放溶酶体酶,水解血管及组织 3.血小板作用:聚集,活化,形成血栓,引起出血坏死, 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加重水肿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中性粒细胞浸润并释放溶酶体酶,是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 3、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不明。可能由病毒或支原体持续感染引起。先产生IgG类抗体→受微生物影响,此抗体变性→体内出现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IgM等), 称类风湿因子(RF) 变性的IgG +RF → IC沉积在小关节滑膜→关节炎症;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IC沉积于全身多处血管基底膜。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同种异型抗原引起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二)自身组织细胞成分改变或被修饰引起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三)异嗜性抗原引起疾病      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 新生儿溶血症 甲状腺机能亢进 自身性Ab(长 效甲状腺刺激 素LATS)与促 甲状腺刺激素 (TSH)受体结 合,刺激甲状 腺素分泌(刺 激型超敏反 应),引起甲 亢。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和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immune complex disease,ICD)。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中等大小IC的形成与沉积 可溶性抗原的持续存在 抗原略多于抗体,易形成中等大小的IC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高压与涡流 (二)中等大小IC的沉积引起的组织损伤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Arthus反应:家兔皮下多次注射的马血清发生的水肿、出血、坏死等反应。 2、类Arthus反应:胰岛素局部注射,患者体内产生抗胰岛素抗体。局部于注射后数小时,甚至于1小时内出现水肿、充血、出血和坏死。几天后逐渐恢复。 Weal flare reaction Type-I Arthus反应 (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 初次注入大量异种抗毒素血清1-2周发生,皮疹、发热、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及一过性蛋白尿等。 原因:抗原过多,抗体产生后仍未排除。 药物热 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主要见于A族链球菌感染后2~3周。 链球菌的细胞壁M蛋白与相应的抗体形成IC,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所致。 血清病 SLE RA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通常在再次接触抗原24-72小时出现炎症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 一、 Ⅳ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 抗原  微生物、寄生虫、组织抗原、化学物质 T细胞  Th1、 CTL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抗胞内微生物感染 胞内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真菌、结核菌等)感染机体→诱导Mφ和T细胞应答, 释放IL-1、IL-6、IFN-γ和TNF等→ 作用内皮和白细胞,促进白细胞集聚、诱导内皮细胞分泌PDGF → 刺激纤维母细胞增生和胶原合成→形成纤维化病变和肉芽肿→影响器官功能。 麻风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