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快乐中美民间亲善大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快乐中美民间亲善大使

快乐中美民间亲善大使   “按照中国风俗,我要过九十岁生日了,能在今天见到中国新生婴儿,我很高兴。”2007年5月10日上午,定居于山东省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的美籍九旬老人牧琳爱女士,身穿隔离衣,特意来到她担任名誉院长的山东聊城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查房,以迎接新生命诞生的方式,庆祝自己的90岁生日。   一位万里之外的异域老人,为何要在人生暮年定居中国?在这位老人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不凡的传奇故事呢?      中国是她一生的牵挂      1902年,一对美国夫妇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1917年5月10日,他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在中国的秦皇岛,他们为她取了个中文名字,叫牧琳爱。不久,他们举家搬到山东,在聊城修建了教堂,成立了教会。   牧琳爱在聊城整整生活了13年,从一个襁褓婴儿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她的记忆中,旧中国留给她最深的印象就是战乱、贫穷、瘟疫和苦难,“长大后如果能够帮助这些苦难的人,过上幸福生活,那该多好啊!”这成了小牧琳爱幼年时的一个最大愿望。   在这儿,牧琳爱结识了一个叫小林的小伙伴,他比牧琳爱大两岁,十分帅气。当时,很多中国孩子都愿意跟金发碧眼的牧琳爱玩,小林更是她的“铁哥们”。可小林的父母不同意他和这个外国女孩子在一起,害怕惹祸上身,于是小林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偷偷陪牧琳爱玩,并经常给她带来一些好吃的土特产。两人只要有两三天不见面,就都会想得慌。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的种子渐渐在牧琳爱的心里发了芽。   1930年底,牧琳爱的父母完成了在中国的使命,要回国定居了。牧琳爱不愿舍弃这里的小伙伴,更不愿离开小林,临行前小林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里的一切,还会回来的,我说话算数!”   牧琳爱一家归国后,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路易斯城。1941年,牧琳爱获得了护理学硕士学位后,她向政府申请,要到中国去支援抗日战争,以便去中国寻找小林等伙伴,遗憾的是,申请未获政府批准,牧琳爱的父母更是强烈反对,她只好放弃了这一想法。次年,她与校友埃德温结识并确立了恋爱关系。当埃德温向她求婚时,牧琳爱提出,婚后要到中国定居,埃德温对她的想法十分惊讶,断然拒绝了。分手一段时间后,牧琳爱无法抑制对埃??温的思念,又主动同埃德温和好并结婚,代价是她不再坚持婚后到中国定居。   牧琳爱在美国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家庭生活,但她对中国的向往和情感一直都没有改变。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牧琳爱认为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同埃德温商量。这一次,埃德温说“中国现在还太穷”,没有同意。   此后,牧琳爱几乎每天都要在电视上留意有关中国的新闻,迫切希望中国早日富强起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牧琳爱兴奋不已。   1992年3月,已经75岁的牧琳爱给山东省聊城市政府写信,委托当地政府帮助寻找她儿时的伙伴小林等。聊城市政府十分重视,不久就寻找到牧琳爱儿时的五个伙伴,不幸的是,小林已在文革中意外去世,不过他的子女都还在聊城,并且生活得很幸福。   1992年11月,牧琳爱决定和丈夫一块到中国旅游,埃德温知道中国是妻子的毕生情结,欣然陪同前往。在山东聊城,牧琳爱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几个童年伙伴,随后,又拜访小林的四个子女。在中国的60多个日日夜夜,牧琳爱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更加坚定了日后有机会来中国定居的决心。   1998年8月24日,深爱她的丈夫去了另一个世界后,牧琳爱体味到了难以言说的孤单。她越来越强烈地怀念遥远国度里朴实善良的人们。这种怀念终于促使她做出决定:去中国生活。   于是,身无牵挂的牧琳爱,不顾子女们的反对,卖掉了自己的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于1999年11月15日,远渡重洋只身来到中国,在幼年生活过的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成了刘庙村的一名新村民。      孩子们是她的最爱      牧琳爱到刘庙村后,村民们把最好的一座院落腾了出来,为她配置了冰箱、彩电、电话、电脑和沙发等家用电器和家具。由于在美国生活了近70年,牧琳爱中文已忘得差不多了,村里还为她聘请了一名女翻译。老人对乡村干部和群众的周到安排十分感激,她坚持用自己的钱付清了购买电器和家具的款项,并坚持自己支付电费和翻译工资等各种费用,不愿给乡村组织增加任何负担。   村里的孩子们听说来了一位美国老奶奶,都好奇地跑过去看。牧琳爱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找她玩耍,老人家里常常聚满了孩子,客厅的地上摆满了玩具,院里的屋顶上也落满了打飞上去的羽毛球,不长时间就得请人爬上去捡下一堆。   定居不久,牧琳爱对村里的小学进行了考察。她看到学校里教学设施比较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立即为学校捐款3万美元用于建设微机室,并为老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