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屋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书屋生活

我书屋生活      小书屋托出大天地      我叫魏长举,今年68岁了,1996年初,我因患脑血栓病退在家。刚一回来,乡亲们便来劝我说:“长举啊,这群众文化整天东跑西颠不少吃累,这回退了就好好歇歇吧!”也有很多老乡说:“你这一回来,咱村又多了个文化人,这回咱看书写信的可没啥大问题了。”听着乡亲们的议论,我想:农村需要文化人,农民需要看书报,于是一个办书屋的念头油然而生了。   我的想法首先得到了老伴的支持,随之又征得了儿女们的同意。孩子们为我从城里买回了一个不足四平方米的木板小屋,儿女们又帮我将小屋重新包上铁皮,糊上顶棚,并刷漆一新。我自己订了《河北农民报》、《河北科技报》、《老人世界》、《老人天地》等报刊,自己和朋友又凑了500来本书。我还在小屋的墙面上辟办了小栏目,开展了收、售、租、换书业务和板报宣传活动。为广交朋友,吸引读者,在小屋外我还搞了“中老年联谊会”,创办“朝霞文学社”,天天定时组织中老年朋友来书屋读书看报听广播,下棋唱歌做体操,谈国事、家事,聊身边新事。每周三、日还组织附近学校与农村文学爱好者吟诗撰写文章,提高写作水平,交流人生感悟,丰富和活跃了村里的文化生活。   退休前我曾从事过我县“三套集成”的编撰工作,退休之后仍痴心未改,又利用书屋进行了民歌、民谚、民间故事的有奖征集。我采取“你写一篇文,免费看本书”,你供一条谚语格言,我就水烟免费供给,多的我还适当奖励,于是引来了很多群众,就连过往司机也给我提供了不少谚语故事。   书屋红火了,读者多了,我又发动大家“人人献书大家看,互通有无转着看”,我书屋的书种类和册数多起来了。我还采取“老残人免费看书,在校生、下岗者收费减半”的办法,对弱势人群优惠。因为我的书屋地处106国道的交叉路口上,为方便群众,我还自绘当地交通图,义务为过路司机指路释疑,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省、市、县领导都来看过我,还捐赠了很多书给我。如今我已拥有各种图书近6000册,并拥有很多读者。这正是:      简易书屋坐路旁,经年累月沐霞光。   收藏新旧脱贫著,租售古今致富章。   笑待五湖求索客,诚招四海弄潮商。   残躯暮岁图何报,换取乡村满院芳。      三轮车转遍县城乡      书屋办红了,但我并不满足。我又在老伴的协助下,用一辆旧三轮车搞了个流动书报车,车上办有“劲草”快报,在车前面设有“一句话新闻”,版条后面有“天气预报”小栏板,车棚上设有“金点子”、“群言堂”、“百花园”、“小灵通”等小栏目,粉笔书写,定期更换。就是用这辆三轮流动书报车,送书送报送党音,传信传讯联民声。每天下午老伴在书屋“坚守阵地”,我便骑着这流动书报车下乡进厂送书报去了。   就是这辆流动书报车,伴我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出进在城区的厂、校内外,它伴我顶暑冒寒行田间,树下地头促膝谈;使我听民声解民意,明了乡情和民俗,更使我扎根沃土系父老,鼓楫扬帆惠乡里。10年来我骑三轮车上门送书15000次,累计行程万余里。我曾经顶风冒雪送80多岁的书迷老人归家去,也曾忍饥步行推车(因中途车坏)去离家10多里地的辛庄村为农民送农技书,也曾往返周折、查遍书摊为急需电焊技术书的读者去寻书、购书和送书。历经了千辛万苦,但心里还是甜甜的。这正是:      书车满载三轮唱,一路欢歌到寨边。   踏雪踩泥不知苦,餐风宿露倍觉甜。   关怀病弱残疾友,系挂中青少幼年。   播撒文明多奉献,与时俱进谱新篇。      办墙报文化惠群众         我买了漆料和笔墨,自己动手将书屋的墙面粉刷一新。先后辟办了“文化立交桥”、“田园风光”、“绿野乡音”等大块板报,并创办了以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提高写作水平为宗旨的“爱心导报”(壁报版),壁报上讲政策、报新闻、传科技、征楹联、猜谜语、搞娱乐,自编文艺节目、辅导群众演唱。乡亲们都说看了过瘾,嚼着解馋。而我自己却是:“粉笔染得两鬓霜,更将甘霖润芬芳。晚霞生辉献余热,墙报常新身亦康。”   群众喜欢,我乐意干,大家心互动,心甘情愿。我又牵头创办了“武邑县爱心文化服务社”,以老残人和少年学生为主,自愿参加。每周日下午大家在一起老少乐,共欢歌,猜谜练操做游戏,习文学舞扭秧歌,春节期间还搞了灯谜联欢晚会。最近配合八荣八耻教育,我自编歌曲大家唱,编成节目给群众演,把八荣八耻印发众人,并写在街头墙报上,让群众唱在嘴上,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我们爱心社的老人们骑着三轮车义务到各村去巡回演讲、演唱,义务搞宣传。      编《劲草》艺山攀新高      酷爱文艺是我一生的执著追求。在职时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在文友们的鼓励下我又萌发了为大家开辟一个“小阵地”的念头。于是我四处奔走,八方求援,在县残联领导的支持下,我借来油印机,买了蜡纸和油墨,小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