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盛唐自然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诗歌选读-东吴大学.doc
PAGE 30
PAGE 29
【東吳大學九十二學年度詩選及習作教學進度】
授課教師:林宜陵 授課時間:星期五(A、B)
授課教室:C301 授課班級:中二(進修)
課程方向與目標:
教導學生由瞭解古典詩歌,進而具備鑑賞及創作詩歌的能力。
二、進度表
月日章 節1九二十第一講 課程介紹《文心雕龍明詩》2二七第二講 詩歌創作方法(一)詩歌格式與創作方法3十四第三講 詩歌創作方法(二)詩歌救4十一第四講 詩歌創作方法(三)詩歌對仗5十八第五講 詩歌創作方法(四)詩歌對仗6二五第六講 詩歌創作方法(五)詩歌設計7十一一第七講 詩歌起源及流變-上古三代至秦8八第八講 詩歌起源及流變-漢9十五(期中考)10 二二第九講 詩歌起源及流變-魏晉南北朝詩歌11二九第十講 詩歌起源及流變-唐詩歌12十二六第十一講 初唐-初唐四傑、陳子昂詩歌選讀13十三第十二講 盛唐浪漫詩派-李白詩歌選讀14二十第十二講 盛唐浪漫詩派-李白詩歌選讀15二七第十三講 盛唐自然詩派-王維、孟浩然詩歌選讀16一三第十四講 盛唐寫實詩派-杜甫詩歌選讀17十(期末考)
月日章 節1二二一第十四講 盛唐寫實詩派-杜甫詩歌選讀二八放假2三七第十五講 盛唐邊塞詩派-岑參、高適、王昌齡3十四第十六講 中唐-白居易、韓愈、賈島、孟郊4二一第十七講 中唐-張籍、元稹、劉禹錫5二八第十八講 詩歌選讀晚唐-李商隱6四四第十九講 晚唐-李賀、杜牧詩歌選讀十一(春節放假)7十八第二十講 詩歌起源及流變-宋詩歌8二五(期中考)9五二第二一講 宋初的詩派 白體、晚唐體、西崑體10九第二二講 范仲淹、石介、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與詩文改革11十六第二三講 王安石聖人不憂之說12二三第二四講 蘇軾蘇軾與烏臺詩案詩歌中的老莊思想13三十第二五講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14六六第二六講 江西詩派與反江西詩派15十三第二七講 元、明、清詩歌16二十(期末考)三、作業
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創作各二首
四、成績計算方式
平時、期中、期末各為三分之一(三次無故缺席扣考)。
五、課程用書
= 1 \* DBCHAR 1、古典詩韻易檢(附詩韻集成) 余照春亭輯 許清雲校訂 文津出版社 1993年10月
唐宋詩舉要 高步瀛選注 學海出版社 1992年3月
中國文學史初稿 王忠林等人編 福記文化出版社 1985年5月
= 3 \* DBCHAR 3、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著 華正書局 1900年7月
= 4 \* DBCHAR 4、中國文學史初稿 王忠林等人編 福記文化出版社 1985年5月
第一講 課程介紹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大舜云:「詩言志,歌永言。」聖謨所析,義已明矣。是以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舒文載實,其在茲乎?詩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有符焉爾。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樂辭〔云〕,玄鳥在曲;黃帝雲門,理不空〔綺〕(弦)。至堯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風之詩,觀其二文,辭達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敗德,五子咸怨:順美匡惡,其來久矣。自商暨周,雅頌圓備,四始彪炳,六義環深。子夏監絢素之章,子貢悟琢磨之句,故商賜二子,可與言詩。自王澤殄竭,風人輟采;春秋觀志,諷誦舊章,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逮楚國諷怨,則離騷為刺。秦皇滅典,亦造仙詩。
漢初四言,韋孟首唱,匡諫之義,繼軌周人。孝武愛文,柏梁列韻,嚴馬之徒,屬辭無方。至成帝品錄,三百餘篇,朝章國采,亦云周備;而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滄浪,亦有全曲;暇豫優歌,遠見春秋;邪徑童謠,近在成世:閱時取證,則五言久矣。又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其孤竹一篇,則傅毅之詞,比〔采〕(類)而推,兩漢之作乎?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至於張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詩緩歌,雅有新聲。
暨建安之初,五言騰踊,文帝陳思,縱轡以騁節,王徐應劉,望路而爭驅;並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乃〕(及)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若乃應璩百一,辭譎義貞,亦魏之遺直也。
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