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极化效应 ITU.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叉极化效应 ITU

ITU-R P.618-9建议书 设计地球-空间电信系统所需的传播数据和预测方法 (ITU-R第206/3号课题) (1986-1990-1992-1994-1995-1997-1999-2001-2003-2007年) 范围 本建议书对规划地对空和空对地方向地球-空间系统所需的各类传播参数作出了预测。 无线电通信全会, 考虑到 a) 为合理规划地球-空间系统,有必要拥有适当的传播数据和预测方法; b) 已制定了方法,使得预测在规划地球-空间系统过程中所需的最重要传播参数得以实现; c) 这些方法已尽可能比照现有数据进行了测试,并显示出既与传播现象的自然变化相兼容且足够满足绝大部分现有系统规划应用需要的精确性, 建议 1 应采用附件1中确定的传播参数预测方法,在附件1中指出的各有效范围内,对地球-空间无线电通信系统进行规划。 注?1?–?涉及卫星广播业务、水上业务、陆地业务和航空卫星移动业务规划的额外信息可分别参见ITU-R P.679、ITU-R P.680、ITU-R?P.681和ITUR?P.682建议书。 附件1 1 介绍 在设计电信系统的地球-空间链路时,有几方面的效应必须考虑。需要考虑在所有频率上非电离层大气的效应,这种效应在1?GHz左右低仰角时尤其重要。这些效应包括: a) 大气气体的吸收;水汽(降水和云中的水和冰滴等)的吸收、散射和去极;吸收介质的发射噪声;以上这些在10?GHz以上的频率尤其重要; b) 由于大气的法向折射,地球站天线射束发散性而导致的信号损失; c) 受折射率结构的不规则影响,由于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去相关性而导致的天线有效增益的降低; d) 因折射率大范围变化而导致的射束弯曲而产生的相对慢衰落;因折射率小范围变化而产生的更快的衰落(闪烁 e) 由于多次散射或多路经效应,尤其是高容量数字系统内的多次散射或多路经效应而产生的可能的带宽限制; f) 地面终端的局部环境(建筑物、树等)导致的衰减; g) 在上行和下行频率上的短期衰减变化,该变化可能影响到自适应抗衰减对策 h) 对于非静止卫星系统(non-GSO)而言,卫星仰角变化的影响。 电离层效应(参见ITU-R P.531号建议书)可能是重要的,尤其是1?GHz以下的频率更是如此。为方便起见,这些被量化为表1中的0.1、0.25、0.5、1、3和10?GHz,以便显示数值较高的总电子含量(TEC)。这些效应包括:: j) 法拉第旋转:在电离层线极化传播的电波绕着极化平面进行往复旋转; k) 导致在发射信号带宽上产生时间差分时延的散射 l) 额外的 时间时延; m) 电离层闪烁振幅波动路径几何对象2列出了中纬度地区VHF和UHF频段衰落深度ITUR?P.531建议书。 伴随着振幅波动1/f?3成比例,其中f是波动的傅里叶 表1 仰角大约30?时、单向穿越情况下估计*的电离层效应** ITU-R P.531建议书) 效应 频率相关性 0.1 GHz 0.25 GHz 0.5 GHz 1 GHz 3 GHz 10 GHz 法拉第旋转 1/f??2 30 rotations 4.8 rotations 1.2 rotations 108° 12° 1.1° 传播时延 1/f??2 25 ?s 4 ?s 1 ?s 0.25 ?s 0.028 ?s 0.0025 ?s 折射 1/f??2 ? 1? ? 0.16° ? 2.4? ? 0.6? ? 4.2? ? 0.36? 到达方向变化(r.m.s.) 1/f??2 20? 3.2? 48? 12? 1.32? 0.12? 吸收(极光和/或极冠) ?1/f??2 5 dB 0.8 dB 0.2 dB 0.05 dB 6 ? 10–3 dB 5 ? 10–4 dB 吸收(中纬度) 1/f??2 ? 1 dB ? 0.16 dB ? 0.04 dB ? 0.01 dB < 0.001 dB < 1 ? 10–4 dB 散射 1/f??3 0.4 ps/Hz 0.026 ps/Hz 0.0032 ps/Hz 0.0004 ps/Hz 1.5 ? 10–5 ps/Hz 4 ? 10–7 ps/Hz 闪烁(1) 见ITU-R P.531建议书 见ITU-R P.531建议书 见ITU-R P.531建议书 见ITU-R P.531建议书 ? 20 dB 峰间值 ? 10 dB 峰间值 ? 4 dB 峰间值 * 该估计值基于总电子容量为1018 el/m2, 这是中纬度地区白天太阳活动活跃时的较高值。 ** 10 GHz以上的电离层闪烁可以忽略不计。 (1) 在地磁赤道附近春(秋)分夜间早些时候(当地时间)太阳黑子高峰时观测到的数值。 表2 中纬度地区电离层闪烁的衰落深度(dB) 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