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SL 学习策略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策略研究综述
—— 对近十来年中国英语学习者研究的回顾
张军, 莉达·斯库娅-斯笛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IE, Nang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673616 )
摘要:由 Rubin 等率先发起的外语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在西方已形成一大研究领域。中国国内对语言学习者
策略的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教师经验总结和实证性研究。前者重概括,而后者则较注重实证数据的
收集与分析。迄今为止,这类研究涉及口头交际策略、听的策略、词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写作过程及
策略、总体语言学习策略, 以及学习者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等。以上研究都发现学习者策略以及与
此相关因素同外语学习的结果有相关性。本文目的有二:一是审视语言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对理解外语学习
者的意义;二是发掘这类研究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本文也希望通过参照研究方法及教学因素,分析、对比、
诠释这些研究及其教学上的启示,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学习者策略;中国英语学习者;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语言学习者策略(以下简称 LLS)研究在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中关于学习(general
learning )和学习策略(study strategies )的研究工作的推动下不断地演化发展(例如
McKeachie 1974; Anderson 1979; 也请参阅 Weinstein 1981; Weinstein, Goetz
Alexander 1988 诸项较为近期的研究)。继语言教育家和应用语言学诸家在北美发起了“优
秀语言学习者是怎样学习的”这一课题之后(例如 Rubin 1975; Stern 1975),语言教学界
开始关注优秀语言学习者所具备的特点。世界各地关于语言学习者行为的研究纷纷引入这一
概念,来研究学习者如何运用学习途径(approaches )和技巧(tactics )实现学习目标(例
如 Rubin 1975; Wenden Rubin 1987; Wang 1989; 刘润清、吴一安等 1989; O’Malley
Chamot 1990; Oxford 1990, 1996; Goh 1999; Zhang 2000a )。本文综述以中国学生为调
查对象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所评述的研究报告部分来自国际学术期刊,以英文发表,部分
[1]
来自权威中文期刊。其它来源的报告也有所引录 。
在语言学习者策略的研究方面,继 Rubin (1975)、Stern (1975) 及同仁的早期探索之后,
针对成功的和不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学习行为已有广泛的研究(Naiman et al 1978; 参见
Oxford 1993, 1996 之综述; 又见王初明 1989)。这类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优秀学习者和
较差学习者在学习策略运用(strategy use )方面的差异。然而,迄今为止,学者们似乎对
于哪些理想的学习策略能造就优秀语言学习者这一问题上似乎并无共识。也许我们可以断
言,一个标准的“优秀语言学习者”并不存在。不过,一般认为,优秀生会灵活使用元认知
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Cohen 1998; O’Malley Chamot, 1990; Wenden 1991,
1998)。关于优生和差生之间学习策略的差异(例如 Naiman et al 1978 ),虽然已经作了一
些研究,但是针对中国的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者策略的研究仍很不充分(参见 Zhang 1999 :
106-108)。其主导思路有两条:一是涉及学生学习方法的随笔,并未涉及相关的学习行为
理论(例如 Wood 1981; Field 1985; Kohn 1992 );二是运用了各种不同数据收集方法来进
行的实证研究(例如刘润清、吴一安等 1989; 赵用 1991; Wen 1993 ;文秋芳 1995; 吴一
安、刘润清等 1993, 1996 )。
上述第一种思路是教师的经验总结,主要依据是教师对一般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常年观
察;而第二种思路的研究已涉及到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