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生感激诗歌老师卞之琳先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终生感激诗歌老师卞之琳先生

我终生感激诗歌老师卞之琳先生   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莫掀帷望远吧,如不想自鉴。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每当深夜,我离开电脑打字键盘,拉起帘幕面对窗玻璃时,眼前就浮现了这些诗句,怀着深沉感激之情,怀念卞之琳老师……      二十几年前,我在北京语言学院担任外国留学生系讲师,想要开设一门“中西文体学比较”的课程,着重讲中西诗歌的比较和翻译。这是一门选修课,而且比较冷门。我在备课时,努力搜集欧洲各国诗歌的资料,越来越感到任务艰巨繁重,甚至恐怕力不从心。这时候,想起最好能够请教两位精通外国诗的老师――卞之琳先生和冯至先生。但他们都已八十高寿、身体欠佳,我犹豫着:这样繁重的题目,怎能冒昧去占用老前辈们宝贵的精力和时间呢?   正巧这时卞之琳老师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说是亲友告诉他中关村某粮店正在出售一种“黑糯米”,卞老师叫我替他买几斤。我说我马上就去买个十斤给您送到家里来吧!他说:“那么多?那么重?你怎么送呀?”我回答:“很好办哪,我今天立马就骑自行车给您送过来!”卞老师在电话那头笑着连声道谢。我趁这机会说:“卞老师啊!我送这十斤黑糯米给您交学费,请您多少教我一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原文呢……”然后讲了我备课的困难。   没料到卞老师表示非常感兴趣,主动说:“太好啦!我一定尽全力帮助你!不光谈莎士比亚,还要全面讨论十四行诗的历史……明远你经常到我家来谈谈啊,我要跟你一同备课!”并且表示:“那我就收你给我当‘在职研究生’吧!我正想找个像你这样热爱诗歌的晚辈,多谈谈心里话呢!”   卞之琳老师性格很内向,平时不求人知,不爱多交际,也好像不善于言谈。然而一旦决定指导我备课“中西诗歌的比较和翻译”,就特别认真,让我终生不忘!   在他家里不仅给我详细讲授莎士比亚,还满腔热诚教我英文和法文的诗律,特别是十四行诗的文体和发展史……。   甚至我的“中西诗歌比较”讲稿,卞老师都非常认真地帮助我修改。加上冯至老师教我德文的诗律,在他们热心细致的指导下,我讲授了一年的“中西诗歌比较和翻译”课程,受到中外同学们的欢迎,听课的人越来越多,获得很大的成功。   虽然我并没有正式成为什么“在职研究生”,但是卞之琳和冯至两位老师对于我的教导,够我受用一辈子的。   后来,卞老师临终前不久,写了讨论“十四行诗中国化”的文章提起跟我的谈话内容。卞之琳老师还对我讲解了他自己的诗,如《旧元夜遐思》《鱼化石(一条鱼或一个女子说)》以及堪与李商隐媲美的《无题诗》等等。这些缠绵婉转的诗句表达特别曲折,里面蕴含着多少深情啊!   论者评述卞老师个性“是个极认真的人,他的‘自我’似乎始终处在他身上同时存在的‘超我’的相对于一般人而言更为严格的注视、牵制、监控和反省之下,这就使他气质中的内倾因素显得特别突出,譬如沉潜、内向、多思、矜持、顾虑重重、犹疑不决等等,促成了他的诗对于他要表达的情与事,具有一种‘距离的组织’,也使他对自己诗作的叙述,能够保持比一般的作家自述更多一些的理性、客观和审思,也成为一种‘距离的组织’……”   令我惊讶而且深深感动的是,在这期间卞之琳老师对我断断续续坦述了他的恋爱故事!因为卞老师知道我曾随同周有光老师学过“比较文字学”,而周师母的妹妹――淘气的“小红帽”,就是卞老师的心上人啊。张家姐妹都一直称呼他“卞诗人”的……      痴迷的诗人恋情――一曲难忘   卞之琳老师一辈子迷恋着心上人――张家四姐妹的小妹张充和。这痴情挚爱,在他心底深藏66年。他活着的时候,几乎不为人知,也不愿人知。当他近80高龄、指导我编写“中西方诗歌比较”讲义时,慢慢对我揭开自己所作诗歌的谜底,在家里陆续对我透露了这个珍藏的秘密。同时,我又从知情者――另一老师周有光、张允和夫妇那里,听说了这一段长远的恋情。但我当时答应“嘴巴咬得很紧”不曾泄密。如今诗人节即将迎来诗人卞之琳百年寿辰,学生就在这里叙述这段佳话吧。   这佳话要从70多年前说起。当时,卞之琳刚23岁,在北京大学攻读英文。他和同学何其芳、李广田都爱诗、写诗,合作自费出版了一部诗选《汉园集》,由此他们得到“汉园三诗人”的雅号。   卞之琳在北大做学生时,以“文字交”认识了前辈巴金、靳以,和崭露头角的“湘西乡土作家”沈从文。   沈从文的恋爱故事,如今广为人知了。夫人张兆和是著名的徽苏大家闺秀“张家四姐妹”的三姐。他们由月老胡适撮合成婚,这时刚在北平西城达子营28号安了新家。正好小妹――妙龄少女张充和从苏州老家来到北平,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念书,于是投靠新婚的三姐、姐夫。   “惊艳”的一幕,就在1933年初秋沈从文家里发生了。诗人卞之琳随同巴金、靳以在此小聚。刚入学的北大中文系新生张充和,作为“小主人”――张家四妹,迎接了学兄卞之琳。姐姐对她介绍说:“这位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