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题跋集录体美术文献产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题跋集录体美术文献产生

明代题跋集录体美术文献的产生   [摘要]明代,美术文献创作繁盛。《铁网珊瑚》开创了一种新的体例――题跋集录体。阐述这种体例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指出它是中国古代文人抄书文化的衍生,是传统鉴藏体著录书的补充;同时,考察题跋集录体美术文献的特征以及它对后世同类文献写作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题跋 体例 朱存理 《铁网珊瑚》   [分类号]G256      一般意义上所说的题跋,是一种散文文体。它在宋代取得发展,自《集古录跋尾》开始出现汇辑一人题跋之作的书籍。明代更加重视题跋,重要艺评家的题跋文字多有整理、刊刻,如杨鹤编刻《苏黄题跋》,汲古阁辑刊《山谷题跋》、《海岳题跋》等。当时,书写于书画作品上的题跋也有了新的面貌。吴宽、文征明等人都有大量杰作问世。以书画这一客体对象来作界定,题跋一词的概念,与一般而言的文体名词不同。它包括书画作品上书写的题跋款署文字,有诗、跋、记、志、铭、颂、题等多种文体。本文所谓题跋集录体,是指以书画作品为单位,过录其署款、题跋和钤印。书法作品往往还释读正文。“集录”二字,取自《铁网珊瑚》一书卷端的题署。这是题跋集录体的开创之作。      1 抄书文化的衍生      朱存理(1444―1513),字性甫,号野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有《楼居杂著》。从杜琼游,与刘珏、吴宽、唐寅、都穆等吴中艺术家交游密切。朱存理有藏书、抄书之癖,多从诸家访书,这在文征明所撰的墓志中有详细记载。因素有雅名,时人有故纸旧帙,多不吝相与。乡人俞嗣家传文献甚富,朱存理颇得眼缘:   山人所藏石涧(按,指俞琰)手钞诸《易》一百余册,及古《易》三百余册,《集说》三脱稿凡六十册,《通玄广见》四十册,老眼蝇头书也。立庵(按,指俞贞木)文稿廿钜册,并前代子昂,与玉雪老人、遂昌、云林辈,诸名胜书篇、序记、简札二十余卷。山人喜予至,出而观之,或乞归,山人不予靳也。日:“聚散有常,散而得其人,是不散也。吾付子,斯文有托矣。”   还有虞浞,家传虞允文和虞集文献多种,“其先雍公遗像、世谱手迹、所遗古剑等物具在。学士邵庵公省墓来吴,所留诗卷,其祖胜伯先生遗稿,及诸宋元人辞翰,累百轴,古书殆千卷,藏于家”。朱存理曾前去访   ①本文关于朱存理藏、抄、校书事迹的资料,若不另加说明。均来自《楼居杂著》一书。录。后散在吴中,朱存理多有收获,“杨铁崖作剑歌一通,予别得之……学士书丞相《诛蚊赋》已归沈石田。予亦得学士遗迹凡六帖,胜伯所著《鼓杜稿》、杂著文字、《鸣鹤余音》共二三册,并《义塾序》、《送胜伯求遗书诗文》共二卷。陈吉士玉汝与翁家连姻,又多得其所秘者。至今笠泽里中,人有一二残编,尚知为虞氏故物也。瑞云观道士有丞相《钧堂》一帖,今复归之仆矣,太史吴公原博跋其后。”朱存理后来把自藏的这些虞氏故家文献,荟萃为《虞氏书册》。   朱存理搜求文献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手迹、抄本、刻本和碑帖。书画作品上累累的名人题跋手迹,保存了大量诗文,往往可补其本集和全集之阙,符合朱存理集录稀见诗文的标准,也成为他着意辑录的对象。   朱存理对所得诸编,多整理卷帙,并取异本相校,辨正舛讹。又辑散篇附录补遗,募刻梓行。成化十年(1474),《怀古录》一书的补辑过程,可见朱存理校订保存文献的努力:   存理近得此编于其墓所村校中。字多舛讹,卷帙失次,因为校写一过。然不敢有损益其间,恐失谢公纂集之意也。盖其墓乃晋故将军佳城,间尝往吊之,拓周左丞碑刻归。较集中小异,遂依刻文书之。又考《晋书》,检陆机、华谭传,及杂出附见,有涉兹编,悉以附记,并录今代石田诸君所贻诗章若干首,别为续后。   经他辑录和重新编次的书籍有《陈子贞诗》、《吾氏类集》、《云林子外集》、《夷白斋拾遗》、《杨铁崖遗文》、《存悔斋诗补遗》①和《葑溪编》等数种。现在流传的还有其校抄《玉山名胜集》②一种。      2 前身――《珊瑚木难》      成化十七年(1481)至弘治十五年(1502)间,朱存理从抄录和自藏的文籍中撮其罕见流传者,辑为《珊瑚木难》。这部书的手稿本一种,今天尚可见到。不分卷,藏于国家图书馆。较习见者是两种八卷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张钧衡刻《适园丛书》本。   《珊瑚木难》编次上,大致是随见随编,以见录时间先后为序,不次时代。多种文献后有朱存理按语,叙述他接触、抄录作品的因由,多及藏家和抄录时间。以文献原始状态抄录,书册、散篇杂见,同一人作品也未编理在一起。如邓文原、杨维桢和倪瓒等人诗文均散见多处。可以看出,《珊瑚木难》只是朱存理保存原始资料的册子。崇祯年间,该书稿本传至王广,始为编制目录。所以,在《性甫先生墓志铭》中,只提到《铁网珊瑚》,而不及《珊瑚木难》。   《珊瑚木难》虽显无序,阅读不便,却保留了文献载体的最初状态,具有特殊的价值。它以稀见写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