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一座由中国人建起来城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澳洲一座由中国人建起来城市

澳洲一座由中国人建起来的城市   去年是澳大利亚亚拉腊(又译为阿拉雷特)市建市150周年。150年前(1857年),中国台山先侨们就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附近的金矿淘金,并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表层的含金量最大的金矿,澳大利亚政府称为“广东金矿脉”,后被华人称之为“新金山”。从此大量民工涌入澳洲,使该地区成为一个各色人种和种族的聚集地,澳大利亚的版图上也就出现了一个唯一由中国人(主要是台山人)用血汗建立起来的城市――亚拉腊市。   虽然过去了一个半世纪,但这些华侨先辈们在异国他乡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仍然为后人所钦佩和敬仰。他们在亚拉腊历史中留下的足迹构成了澳洲整个历史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追述这段历史,记者先后走访了多位到访亚拉腊或在当地讲学的官员、学者、教师,以期将台山先辈们当年如何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如何在寻找黄金并且开采金矿的过程中建立了现在的亚拉腊市,如何通过农业耕作和葡萄园的种植有力地发展了当地的农业和葡萄种植等展现在读者面前。      华侨是开发澳洲的功臣      150年前,数以千计的华人经过长途跋涉,越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用他们辛劳的汗水来开垦这片美丽的沃土,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为澳大利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为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早期来到这里的移民在寻找黄金并且开采金矿的过程中建立了现在的亚拉腊城。   亚拉腊市之所以被称为澳大利亚唯一由中国人用血汗建立起来的城市,不得不提当年的淘金热。1851年2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巴瑟斯特发现金矿;8月,又在距墨尔本不到100英里的巴拉腊和班迪戈发现金矿,澳大利亚于是掀起了淘金热潮,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如潮水般涌来。五邑人移居澳大利亚即始于这时。据《五邑华侨华人史》记载,最早把澳大利亚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五邑地区的是台山大江乡亲雷亚妹,又名雷亚梅。1851年,他以契约华工的身份被卖到澳大利亚,在维多利亚州金矿区劳动。他把维州发现金矿的消息,用信件的方式传递给了家乡的亲人,之后大批的华工(以四邑人为主)来到澳洲淘金。为了区别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五邑籍华侨俗称三藩市或旧金山),五邑籍华侨把墨尔本称为???新金山”。   五邑大学副教授梅伟强告诉记者,五邑籍华侨是开发澳洲的主要功臣之一,其丰功伟绩早已载入史册。五邑籍华侨开发和建设墨尔本、悉尼、班迪戈、达尔文、巴拉腊、亚拉腊等一批重要城镇,而已与台山市结为姐妹城市的亚拉腊的开发,就是五邑籍华侨对澳大利亚城镇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典型例子。   梅伟强说,从1856年到1881年,全澳华侨由2.7万多人增至3.8万多人。他们绝大多数是五邑人,又以台山、新会人居多。      亚拉腊的由来      1997年8月,亚拉腊市开始动工兴建“金山博物馆”,以此纪念华侨开发亚拉腊的功绩。馆前广场上矗立着两尊华人矿工的铜像,铜像附近有两座铜碑,分别用中英文刻着歌颂华人历史功绩的文字,详尽地记录了五邑籍华侨开发亚拉腊市的艰辛历程。   碑文上写道:1857年一支700人的中国淘金队伍,从中国珠江流域南部的四邑地区(现广东境内江门地区)出发,于同年3月从香港登上一艘美国P.P圣人号快速帆船,4月抵达澳大利亚国。当时维多利亚州有禁止华人上岸的法令,他们一直航行至南澳一个叫罗希的地方才下船。他们用扁担挑着全部财产,头戴苦力帽,辫子盘在头顶上,经过500公里的跋涉,于5月底才到达目的地。该地点被命名为“广东矿脉”,并成为最丰富的浅冲积层金矿区(矿脉长达5公里)。在最初的12个星期里,挖出的每筐金矿沙中黄金含量多达64至80英两。在开始的前5周中,该地被称作“广东矿脉”,后改称亚拉腊山,最后简称为亚拉腊。“广东矿脉”的开采一直持续至1912年,长达55年之久。   曾去亚拉腊市交流任教并在金山博物馆从事过义工工作的杨于军告诉记者,根据她掌握的资料,当时很多人在日记、文章中都记载了这迁徙的一幕。根据记载,亚拉腊所在的维多利亚州于1851年建立,此时已经发现了金矿,但是大型的金矿脉却是在1857年发现的,为此亚拉腊市的建立便以广东金矿脉的发现而确立。   杨于军向记者展示了一本由亚拉腊当地两位历史学者撰写的纪念亚拉腊建市150周年的史书。在这本史书中,记载了多位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的五邑华侨。当时华侨由于无法和当地人顺利交流,所以先后有不少翻译来到亚拉腊。在记载中,时年22岁的一位五邑人于1855年到达亚拉腊,是亚拉腊的第一个中文翻译,因为他和当地人沟通得好,促进了双方关系的发展。   澳大利亚的黄金在河流的冲积床中虽易于开采,但在白人种族主义分子的歧视、排挤下,华人受到诸多苛待,他们只能在白人废弃的矿坑里淘金。许多人因水土不服、过度劳累而患病死亡。有的死者在侨团的帮助下得以魂归故里,但也有不少死者被葬在异国的华人公墓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