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石原型中人文象征意义及其文学意蕴解读
玉石原型中的人文象征意义及其文学意蕴解读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玉文化发展链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此期玉器不仅完成了从器物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转化,更为重要的是“以玉比德”观念的成熟定型,使玉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玉作为精神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象征意义和深刻的文学意蕴。解析玉石原型,有助于我们接近古人的思维方式,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人格、崇道德、尚礼义的精神追求,真正读懂古典诗文中玉这一特定象征符号的意义指向。
[关键词]玉石;原型;以玉比德;象征;文学意象
[作者简介]任群英,红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云南 蒙自661100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37―03
玉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解的情结。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一种物质的器具能像玉那样得到人们高度的关注,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对玉倾注了如此无比深广的情致,中国奥委会奉献给2008年奥运会的嵌玉奖牌,实为中华民族玉之情结的倾情展现。玉乃石之美者,自从原始初民稚拙地打制石器过程中惊喜地发现这些晶莹异彩的美石并深深地爱上它的那时起,千百年来,人们顶礼膜拜神灵、占卜问卦上苍、乞求风调雨顺、祭祀加冕、求医问药、婚配嫁娶、丧葬出殡……玉无处不在,先民们用玉、爱玉、敬玉、佩玉、赏玉,甚至以玉比德,赋予玉神圣的礼仪功能。因此玉既是一种实用品,又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所具有的精神产品的特殊性使它与一般的陶器、木器、石器、铜器等生活生产器具区分开来,形成了中国历史悠久形态鲜明的玉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物质的玉又是如何加载进精神的要素,最终构建起华夏玉文化独特的内涵的?本文选取玉文化发展鼎盛的春秋战国时期,重点探讨以玉为载体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理论等精神要素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与文学意蕴。
一、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器物层要素到精神观念层要素
玉在地壳深处埋藏了千百万年,与天地同存,与日月同辉,它带着地球母腹神秘的颜色和气息,带着千姿百态的品相和性灵,从幽暗的山谷中浮???地面走进远古先民的生活中。迄今考古学发现的最古老的玉器是内蒙古兴隆洼文化墓葬出土的距今有8200年的一对白玉块,其工艺已达到精美水平,但这并非最原始的玉器,由此上溯推断源头,玉器的产生估计不会少于一万年。从史前期原始朴绌的玉器到后代美伦美奂的精品雕琢,在这上万年的漫长岁月中,玉是以什么样的姿态走进世间万象的呢?它又如何从实用的器物上升为物化的精神观念呢?
玉最初被认识和受喜爱,直接缘于制作石器的劳动。据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60万年至1万年间,东北、华北、华中、西南、青藏及台湾的旧石器时代及中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先后用石英、水晶、玛瑙、玉髓、透闪石、蛇纹石等色泽悦目的石料,直接或间接地打制成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球状器等实用工具。在选石制器过程中,先民们还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用来装扮自己,以此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随着石器使用范围的扩大,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增加了钻孔及琢磨等新工艺,在磨砺玉石的过程中,先民们渐渐感知到玉石明丽的色彩和温润的光泽,迷醉于玉的神奇瑰丽,于是尊崇万物有灵的先民,更把玉视为天地之灵化生、山水之精凝聚的神物,“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便是这种思想影响的形象写照。玉既为神灵之物,就应有灵异之功,人们把玉雕琢制造成崇拜寄奉物,用作沟通天地神人的神圣礼器,“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距今500~3600年的良渚文化墓地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福泉山墓地出土玉器455件,反山墓地出土玉器3200件,瑶山祭祀遗址出土玉器635件,汇观山祭坛及大墓出土250余件。这些玉器中有不少琮、壁、圭、璜、三叉形器等用来礼神的礼器,也有钺、锛、铲、玉刀等物形似工具武器却没有磨出刃口,缺少使用痕迹,显然不是实用器,而是具有比实用器更广泛的价值和象征意义。考古发现证实那时的玉器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还与宗教情感、图腾崇拜、礼仪风俗等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充当着祈祷驱灾避祸求福的角色。
由于玉石的坚硬、玉质的温润、玉性的神灵、玉石矿藏分布的稀少以及加工制作的不易,足以让人对它倍加关爱,因此玉之用,为符节、为印信、为礼器、为国玺、为国之重器、为珍宝,也为等级和权利的象征。自夏商周三代起,从天子到诸侯,用玉礼制都极其严格、繁密,“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诸侯朝拜时执不同的玉器,显示着不同的身份和权力,等级森严,不容逾越。其后每个朝代都围绕玉器的使用,形成了一系列的认识观念、行为方式与社会基本制度,并郑重其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