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docVIP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

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主办方确定以“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为主题,将大量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世博会。世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都按照节能、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建设,充分利用自然风场、自然透光、屋顶与墙面绿化等,减少建筑能源消耗。一位负责园区建设的工程师曾自豪地表示:“世博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车一灯,节能减排等新技术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如今,世博园内运行着太阳能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LED照明工程等一系列示范应用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创下多项世博历史纪录和国内记录,由此兑现了“低碳世博”的庄严承诺。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日本,在人们的印象当中是一个科技的象征,环保的先驱,它的展馆被称为“紫蚕岛”,运用了中国“蚕”的理念,日本馆的建筑理念是“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的环保建筑”。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环境技术,是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对环境友好的建筑”。馆内通过实景再现和影像技术,展现2020年的未来城市生活,介绍日中两国的文化渊源、与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满活力和时尚的日本当代城市、为解决水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而开发的先进技术,以及守护自然的市民活动。参观日本馆,首先会看到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日中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展示。这些由一位位历史先驱用心灵和信念写就的传奇,历经千余年,仍然拥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在日中之间呼唤着“和”与“信”的回音。 印度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的的国家,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其场馆的设计也是符合其文化地域的象征。 印度馆的建筑灵感来自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Siddi Syed寺,将是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建筑,它不仅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造型类似著名的泰姬陵,还将是一个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建筑。 中央穹顶象征着印度“万象和谐”的主题,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桑奇佛塔,是印度教等宗教中经常出现的建筑风格。印度著名的泰姬陵也有着巨大的中央穹顶。绿色的草皮覆盖在中央穹顶上,浓浓的绿意中镶嵌着“生命之树”的铜制雕刻。植物与金属的融合,让这个中央穹顶显得既有造型感,又散发出勃勃生机。穹顶的中央区域采用360度全息投影视听装置,放映出印度千百年来的城市变化。 展馆使用太阳能电池板、风车、草本植物、竹木等材料,实现“零化学物质”设计。 韩国,是一个后期的新兴国家,其设计在国际上是具有一席之地的,其场馆的设计元素在于韩国独有的文化符号“韩文,作为韩国最优秀的发明之一,被直接体现在展馆的外观设计之中,韩文特有的几何特征也在建筑上得到完美阐释。 游客们可以在上海“踏上”首尔的土地,展馆一层就是缩小了三百倍的韩国首都首尔;文化、人性、科技、自然这些韩国的城市信息将在二层,通过各种高科技的手段演绎,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体现韩国城市的各个图景,包括韩食、韩服、韩国音乐等。 2012年的丽水世博会,将在这里提前展现。在描述未来的“I Ocean”部分,游客可以看到形象化的“海浪”,了解丽水世博会的海洋主题。 插一句: 后来崛起的韩国设计.还是有点意思的 说道丹麦,人人都知道它是童话的王国,其场馆也是运用了书卷的理念,展馆由两个环形轨道构成,形成室内和室外部分,从上俯瞰形似一个螺旋体,超越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带来不断穿梭于室内与室外的感受。展馆就像一本打开的童话书,分“我们如何生活”、 “我们如何娱乐”、 “我们如何设想未来”三章,介绍丹麦人日常生、性格爱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丹麦的象征、著名雕塑——“小美人鱼”第一次走出国门,放置于丹麦馆中央,让参观者感觉置身于安徒生的童王国。 整座建筑是一个巨大的管状钢结构,就像一艘钢铁巨轮的船身。展馆的外立面是该建筑中最为经济、节能的部分。外立面上的孔洞可以让阳光照进室内,还有助于自然通风,每个孔洞都安装有LED光源,既可以调节场馆内的光线,也可以在夜间照亮外立面。因此,丹麦馆的外立面犹如一幅光与影的抽象图案,映射出场馆内川流不息的人流、自行车以及钢墙内的压力流动。 波兰馆的设计是我这次情有独钟的,让人们也了解到了已过的剪纸风情,波兰的剪纸被应用到来我这次场馆的设计当中,与中国的剪纸艺术相呼应。们看到的新奇建筑物,点睛之笔大都在外观,一下就抓住眼球。 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成功之处,恰在于此。 媒体也纷纷评论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