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 谢 大 家 *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图表一共分为三幅,在这三 幅图中,分别将“小冰河期” 的气温放在“一千年”、“一 万年”、“一百万年”里作比 较,a图是“一百万年”,b图 是“一万年”,c图是“一千 年”。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在b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585年至1650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 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据考证,明朝末年的崇桢皇帝是一个胸怀大志、勤政廉洁的统治者,他生活简朴、办公勤勉,处心积虑想让明皇朝复兴,可是不管他作出多少努力也无力回天。史学界一般把明皇朝的覆灭归结为明末统治阶级的腐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吴三桂降清等诸多社会因素。可是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阶级斗争,无意间忽略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斗争,从而使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失于偏颇。 明朝末年的自然灾害是促使明王朝覆灭的深层次原因。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明代的气候上承元代为一个寒冷的时期,整个时期皆相当的寒冷。 明末冬天严寒,没有「冬无雪」的纪录,甚至连夏季都下雪,更有甚者,还有「夏雪」连年的状况,这些皆在在显示出,明代以至明末,整个寒冷的状况。 四川通志:『明熹宗天启三年(西元 1623 年)夏五月,四川天降大雪,积数尺,树枝禾茎尽折。』 四川位於盆地地形之内,四面为高山所围绕屏障(北有大八山),不受北方寒冷气流的影响,因此,冬天气温较同纬度地区来的高且温暖,故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物产丰富。可是向来以冬暖著称的四川,在明代文献记载当中,不但下起了雪,而且是在炎炎夏日,下了数公尺的雪。这不但证明了,气候的异常,亦显示出当时气候的异常寒冷。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云南通志:『明神宗万历二十九(西元 1601 年)年九月,云南大雨雪』 云南通志:『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西元 1610 年)四月壬寅,贵州暴雪,形如土砖,居民片瓦无存者。』 明史记载:『夏六月,云南临安大风甚寒,民多有冻死者,鸟雀亦多冻死。』 云南的气候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向来以四季如春而闻名,常年冬天不下雪,但在明末异常的气候状态下,九月晚秋里,连云南亦下起暴雪,损坏房舍不说,竟然寒冷至冻死人,可知当时气候之寒冷。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云南通志:「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冬十二月,广东雪,时恒阴,寒甚,白昼雪,下如珠,次日复下如鹅毛,历六日至八日乃已,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父老俱言,从来未有,此后连岁皆稔。」 广东常年冬天并不下雪,而明末晚期竟大雪六至八日,山谷皆冰封,树木皆被冰所覆盖,且连年如此,可见当时气候酷寒。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随著小冰期而来的乾旱环境 明末的文献记载显示出,当时气候不但寒冷,而且还相当的乾旱。其实,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气候现象,背后还有著相当连的带关系。现代的科学研究证明,当地表的平均温度每下降摄氏 3 度时,则大气中凝聚的水分将减少百分之二十(20%),而导致严重旱灾。所以,明末之所以气候寒冷又严重乾旱,是由於气温的下降,连带导致水汽的减少,而造成的乾旱。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漫无止尽的「蝗害」,蝗虫过境 在明末的历史纪录中,曾出现相多的蝗害记录,蝗虫对农作物而言是害虫,当其数量少时,还不算有太大的危害,可是一旦其数量遽增之时,则对能作物将产生相当大的破坏,常能在短时间内吞食大量的农作物,造成粮食的歉收,甚至毫无收成可言,进而造成饥荒的发生。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事实上,明末多次发生蝗害,其实与当时的气候有关。气候的异常,导致蝗虫大量繁衍。有研究指出,乾旱的环境,非常有利於蝗虫的幼虫的生长,故当一地发生大旱之后,蝗虫的数量将会增加,而这多半会引起蝗害。 所以,明末有蝗害的发生,多半被认为与当时的乾旱气候有关。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气候环境的变迁影响害虫的移动。此种看法认为,由於乾旱的环境,使得环境的负载量降低,害虫无法取得足够的食物,故迫使其大规模移动,往他区掠夺食物,即类似所谓的蝗虫过境。但无论最后的结论是什麼,其结果多与当时气候的乾旱有关。 气候灾害与明朝的灭亡 “韩国学者朴根必、李镐澈在我国《古今农业》上发表了题为‘《丙子日记》(1636—1640)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