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旁建骨灰场冇王管私农地转用途只能引地契阻延.PDFVIP

地质公园旁建骨灰场冇王管私农地转用途只能引地契阻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公园旁建骨灰场冇王管私农地转用途只能引地契阻延

地質公園旁建骨灰場冇王管 私農地轉用途 只能引地契阻延 【明報專訊】兩幅鄰近規劃中的地質公園的大埔馬屎洲私人農地,今年 3 月被揭發 興建了圍牆,半年後竟建成全新露天骨灰場。政府雖不願意看到這塊鄰近地質景點 的自然林地變成人工墓園,但礙於現行法例對骨灰存放場所並無管制,只能由地政 總署出面,指墓園內的石柱、石塔和石屎平台等「構築物」,違反農地的地契,要 求拆除,希望藉此阻延骨灰場的發展。 禁建石屎 地署兩發警告信 現時香港並無法例規管私人土地轉作骨灰場用途。政府就馬屎洲出現私人墓園一 事,書面回應本報查詢,指大埔地政處過去數月一直跟進事件,有關地契條款不容 許興建未經政府批准的「構築物」(Structure,指不能移除、有地基的物料,如石柱), 處方已於 8 月 12 日向業權人發警告信,要求 8 月底前拆除所有構築物,業權人以構 築物涉土力安全為由要求延期,大埔地政處同意延至 9 月 28 日,並於昨天再度派員 巡查,發現有更多未經批准的構築物。在諮詢土力工程處後,由地政總署向業權人 發出第二封警告信,要求停止再興建構築物,並須於本月 28 日或之前,移除土地上 的混凝土平台和其他構築物,政府會採取進一步執行契約行動。 跨部門研對策 徵詢律政司 食環署消息人士指,發展局、環境局、地政總署、食環署等相關部門昨召開跨部門 會議,初步認為《公眾 生及市政條例》第 118 條,只規管在非墳場地方埋葬人類 遺骸、存放載有人類遺骸的盛器,或散播骨灰,卻未有規管存放骨灰。 據悉,食環署已派員到現場了解土地具體用途,若該地僅用作存放骨灰(無骸骨) 的私營靈灰安置所,署方初步認為不受法例監管,毋須領牌;但若涉及埋葬骸骨, 則會牴觸法例,署方為此正尋求律政司意見。 有大律師認為,當局要修例才能避免私人農地興建骨灰場的情 再出現。立法會議 員湯家驊認為,事件反映本港欠清晰法例監管需求愈來愈大的靈灰安置所,他促請 當局立例監管。(見另稿) 政府去年 9 月收到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投訴,今年 3 月要求業主拆除僭建的圍牆 (見下表),記者昨到馬屎洲現場,發現該處由半年前只建有石級及圍牆,變成面 積如一個足球場的懷疑新建骨灰場,場內有石頭刻有「遠福園」字樣,並裝有祭壇、 觀音及唐僧石像,又見兩個懷疑待裝嵌的墓碑,但職員未肯正面回應上址是否骨灰 場(見另稿)。 發展局﹕不礙地質公園發展 由於馬屎洲現時並無分區計劃大綱圖規管,不受城市規劃條例規管,只能靠地契監 管用途,據了解,兩幅土地分別有集體官契及新批地契,但兩者均屬早年內容較含 糊的契約,只列明是農業用途,並無寫明是否容許興建墓地或骨灰場。食環署負責 執法的《公眾 生及市政條例》亦無規管骨灰存放,在地契、分區計劃大綱圖及《公 眾 生及市政條例》「三無」規管的情 下,多個部門俱無法即時阻止該幅土地變 身私營骨灰場。 被問及有關事件會否影響本港把馬屎洲列入地質公園的一部分,發展局官員回應 說,有關土地不在地質公園範圍內。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吳振揚說,不反對 該處建成骨灰場,「只要設計得好,應可融入地質公園」。 面積如球場 樹林一年剷平 【明報專訊】懷疑的私營骨灰場位於馬屎洲一處沙灘旁,據資料圖片,上址一年前 仍滿佈樹木,但記者昨到場視察,發現約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樹木已被砍掉,變成一 個經修飾的園地。雖然園內工作人員不肯回應這是否骨灰場,但當見記者到來採訪, 即以膠布覆蓋兩個懷疑是未裝好的墓碑位。 記者昨午於三門仔迴旋處下車,徒步 30 分鐘山路,穿越鹽田仔由貝殼碎片積聚成的 連島沙洲到達馬屎洲。上址沙灘與一年前比較,多了一個簡陋小碼頭,但未知是誰 興建。 記者看到「馬屎洲特別地區」木牌豎在沙灘上,距離木牌約 200 米處、面向吐露港 的地方遭人剷平及砍掉樹木,出現一個園地,入口處是一塊大石頭刻上「遠福園」3 字,園內劃分成不同園區,每個園區都有石塊刻上「吉祥」、「福」等字樣,遠處 並有懷疑臨時廁所。 園內設石像祭壇 場地四周由比人略高的松樹包圍,有指示牌寫 「私人地方」,記者走近時,即有 兩名男子現身,禁止記者進入。記者遙見園內有兩尊疑是觀音及唐僧石像,石像前 並有一張疑是祭壇的桌子。當問到園地是否骨灰場,對方說不知道,稱自己只是臨 時替工。 法例多漏洞 毋須食環發牌 【明報專訊】本港每年逾 4 萬人死亡,近九成選擇火葬,骨灰場地需求不斷增加。 由於法例漏洞,本港對需求小的土葬墳場監管甚嚴,但對需求極大的「靈灰安置所」 (骨灰場或骨灰龕)卻反而近乎無監管,骨灰場甚至毋須向食環署領牌。有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