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权威资料].docVIP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权威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权威资料].doc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的爱国主义内涵 (辽宁省新宾县高中 高庆仁) 由苏寿桐、王宏志审订的我国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所讲述的虽然是最基础、较浅近的中国 古代历史知识,然而它的内涵却非常丰富,浸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具体地表现在中华民族众多 的优秀人物身上。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世世代代同大自然作斗争,改造生存环境,恩惠时人,造福后代。 远在传说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灾害。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 ,再使之流往海洋。他治水认真负责,十分辛苦,“三过家门而不入”,花了13年工夫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利专家、蜀郡守(相当于后世的县官)李冰政绩卓著,功垂千古,他在岷江流域修建 的都江堰,时至今日,2200多年来一直在川西平原造福人类。 西汉文帝、武帝时,黄河两次决口,泛滥成灾。汉武帝刘彻调集了几万民工,进行治理。他亲临工地,视 察工程,指挥调度。经过这次治理,以后80多年里,黄河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王景是东汉时的水利家。汉明帝时,黄河决口,在汴渠一带泛滥了60余年。公元69年,王景受命治理黄河 。他采取“河汴分流”的措施,终于收到防洪、航运和稳定河道等巨大效益,使黄河下游两岸被淹的几十个县 的土地又了良田。 以上几个名人治黄修河的事迹,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征服大自然斗争的缩影,是各族人民对祖国无私奉献 的生动例证。 中华民族富于斗争精神,勇于抵抗外国侵略者,誓同外敌血战到底,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功迹。戚 继光、郑成功、康熙帝就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杰出代表。 戚继光自幼痛恨倭寇横行,16岁时曾作诗明志说:“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他编练的“戚家军”, 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也要奋勇前进;鸣锣该退,就是前面有金有银,也要坚 决退回。 1561年,他率领这支反侵略军在台州附近九战九捷,消灭倭寇5000余人,荡平了浙江的倭寇。然后,他又 与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相配合,到1565年基本肃清了福建、广东的倭寇,成为我国永垂史册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是我国抗击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英雄。1661 年,他率领将士25000人,由金门出发,经澎湖在台湾登 陆。经过8个月的极其艰苦的战斗,他终于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二月一日,荷兰总督揆一 投降,宝岛台湾重回祖国怀抱。这无疑是台湾史也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康熙帝是我国封建帝王中比较优秀的人物。为驱逐沙俄侵略者,他曾亲自出巡东北,视察防务,决心组织 自卫反击战。 1685和1686年,刚刚超过30岁的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重创俄军,迫使沙俄同 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1689年,他又派遣索额图等同沙俄订立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 中俄之间东段的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康熙帝为 祖国立下了不朽功业。 我国古代史上,一再爆发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没有达到根本改造社会、完成农民 阶级自身解放的目的,但是由于提出了蔑视权贵、否定特权的口号,或提出了打乱封建统治秩序和占有制度的 纲领,并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大无畏反抗精神。前者如陈胜、吴广 起义提出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后者如黄巢起义提出的“均平”,王小波起义提出的“均贫富”,钟相 、杨么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等等,便是这种反抗精神的集中 反映。 我国古代史上几乎绵亘不绝的人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一切剥削者,使我国的社会状况发生 了一定的变化:由起义前的政治腐败、黑暗,土地高度集中,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而变为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并略有改善。 秦末农民战争结束后,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到文帝、景帝 时出现了“文景之治”。 绿林赤眉起义推翻了王莽的“新”朝的统治后,东汉的光武帝刘秀调整了统治政策,十多年后出现了“光 武中兴”的局面,人民的人身权利也获得了较多的保障。 唐朝统一中国后,唐太宗吸取惰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懂得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 理,全面调整了统治政策,使得唐朝前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在大规模农民战争后建立起来的明朝和清朝,在其统治的初期也都注意调整统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