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维度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doc

从法律维度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法律维度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

从法律维度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 2009-08-30 11:03:10 ?????????????????????????来源: 《闽南》2008年第4期 从法律维度谈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 ???? ???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损害、破坏和不断消失的严重威胁,其中尤其以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更为突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而最根本、长远的有效保护方式就是依法保护。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沟通及信息共享是保证这项工作效率最大化的有效方式。为了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免遭工业化建设和全球化思潮的冲击,建立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是延续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武器。本文通过对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沿革作简单回顾,结合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着重从法律维度分析泉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定义和保护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定义 ????定义的确立是保护机制的前提,只有保护对象得以明确,相关制度才能随之建立。根据《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由于有了国际法上最高等级的法律———公约———对之进行法定的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概念。按照该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公约》第2条第2段)。所谓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和振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上讲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应当具有杰出的文化代表性,对有关群体和文化多样性具有特殊价值。第二,需要保护的紧迫性,特别是因面临社会变革等因素缺乏保护而将消失的文化艺术形式。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理由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这是保护和弘扬文化多样性的前提和条件。“它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 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 , “人类的文化创造和遗存, 就好像人类的基因, 包含了过去世代累积的信息和发展的可能性。有些不起眼的东西, 我们今天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 但以后可能非常重要, 可能会影响到人类未来的发展。”[2]其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别是那些弱小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标准化、全球化的强势商业文化蚕食和冲击下迅速衰落, 如不加以保护, 最终会走向毁灭。 ????二、从法律维度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经济、文化全球化对传统文化形成了严重威胁,而与物质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单在泉州就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南音、北管、提线木偶戏、拍胸舞、梨园戏等民间艺术,这些都是我国人文历史的瑰宝,但是,它们大多正在悄无声息地走向衰落,有些甚至濒临绝迹。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其进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法方面 ????1、我国于1992年10月加入《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提供立法依据。该公约第2条将“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的作品”, 即口述作品列为保护对象, 但又规定各成员国得通过国内立法规定文学艺术作品或其中之一类或数类作品如果未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即不受保护。[3]也就是说,该公约对口述作品的规定对其成员国来说是选择性的,是否保护由各国自行决定。此处所说的“口述作品”应该属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我国也有许多人称为民族民间文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称之为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作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作权法》将前述公约的内容部分转化于国内法中,确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享有著作权并受法律保护。[4]这是国家法律第一次从保障民事权利的角度来具体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地位。 ????2、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标志着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在观念和法制上都迈出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