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孩子的斗志及取胜欲望
第一,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调动一切积极性,动员孩子参加学校里能参加的活动,比如田径运动会、诗歌朗诵会、街舞比赛什么的。我告诉儿子,咱参加比赛不是主要为了拿个什么名次,而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会展现自己。今年春季,我儿子在田径运动会上跑一个第四名,具体啥项目我忘记了,反正是跑步,忘记了是几百米。另外一个项目没有拿上奖。上学期的诗歌朗诵得了年级一等奖,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还是他们班的领诵呢。这学期的街舞比赛老师本来选他去了,但是,他怕影响课外教学点的上课,自己推托了,因为星期六和星期天上午下午都要在课外教学点上课的。现在孩子也懂事了,我能看出来。每当看见他从学校回来时神秘兮兮的嘴角抿不住的笑容,我就知道,又受表扬了,或者考试又得好分数了。自信的孩子蔑视困难,面对困难会自己苦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信的孩子不会当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就泄气,而是找来同伴或家长商量而不觉得丢人。
??? 第二,带孩子体育锻炼最能激发孩子的斗志。三年了,每天晚上我们都要锻炼一个小时(最近由于学习紧张,取消了)。我儿子会长,把我和他妈妈长相上的优点遗传下来了,惭愧的是把我俩性格上的缺点也遗传了些。最大的缺点就是老实,胆小(主要遗传了我的),其次是不勤快(这主要遗传了他妈妈的)。跑步时间长了都会累的,在杠子上做重复单调动作也会烦的,这也是激发孩子斗志的最好方法。采用比赛的方式,几个孩子比赛,和家长比赛,看谁快,看谁坚持时间长;看谁的动作优美、规范。这都是方法,做不好的,他自己也难为情,肯定会下决心做得更好。
??? 下棋虽然可以激发斗志,但是它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身体成长没有帮助。现在的孩子,整天坐在教室学习,很少玩,再回来在家里和大人下棋,能行么?打乒乓球、打蓝球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把身体锻炼了,斗志也能激发出来。每当打得没有别人好的时候,就要检讨自己,想想自己那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还不足,下次纠正战胜对方。
??? 第三,当一个人懒惰的时候,就没有了斗志,特别是冬季。克服孩子懒惰的毛病就是要让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点大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了。首先大人就不能有星期天睡懒觉的毛病!这点我孩子的妈妈最差了,影响了我对孩子的培养和塑造。我已经开始教育我儿子了,人要有四快,吃饭快,说话快,睡觉快,走路快。以后找媳妇就找这样的。他妈妈听了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话的时候捎叶子带把儿的。大家可以想想,一个做事情慢条斯理磨磨蹭蹭的人,就跟晒蔫了的叶子似的,耷拉着脑袋,哪里来的什么斗志啊!成功的人,行为思路都很敏捷。
第四,我发现,看一些能引导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的电影,听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唱一些抒情优雅的歌曲,好像也能无形中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奋发向上的情绪和精神,不就是斗志吗?这点还没有给孩子用过。先保留着,以后再用。
效应一:罗森塔尔效应
作用:让孩子对自己有期望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某小学的孩子进行了一项“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给该校老师提供了一份“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半年后,他对参加测试的孩子进行复试,发现凡是上了名单的孩子,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且自信心大大增强。事实上,那份名单只是随意拟定的,但是名单却左右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传染给了孩子,使孩子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期望,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进步。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才华,但孩子能不能将这些才华表现出来,就要取决于家长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也就是说,家长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帮助,但家长要善于将自己的期望“转嫁”给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拥有期望,进而为实现自己的期望而努力。
[专家支招]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与赏识。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时,就会萌发或增强好学的愿望、向上的志向、勤奋学习的动力。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要多赞扬孩子,以使孩子对自己的前途更充满希望。另外,家长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家长要时时把赞赏当成孩子生命中的一种需要,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对孩子进行赞赏。
善用表情、动作传递关爱。有时候,肢体动作的暗示作用要强过语言表达。想要把教育意图暗示给孩子,使孩子理解、领会,家长可以用眼神、表情、手势、动作来表示自己对孩子某一做法的赞同或反对。比如以皱眉表示对孩子成绩的不满,以引起孩子警惕等,这比大喊大叫的效果往往更好。
效应二:门槛效应
作用:给孩子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
心理学家费里德曼等人曾经作过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这一效应启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给孩子制定一个较小的目标,然后再提出更大的要求。孩子实现了小目标,便会有动力和激情面对下一个目标,进而朝着家长预定的长远目标迈进。
某位著名心理学家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