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2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三鉴赏炼句(人教版)PPT课件.ppt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2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三鉴赏炼句(人教版)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32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三鉴赏炼句(人教版)PPT课件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精要概述 典例精析 即时训练 考点三 鉴赏“炼句” (2014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案】 (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诗歌语言除讲究炼字外,还讲究炼句。古人在炼句上的功夫不亚于炼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他们在炼句上是多么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也因此写出了许多佳句。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至今脍炙人口。鉴赏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 精要 概述 高考对佳句赏析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三类句子上: ①名句。或鉴赏其内容的精彩之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抒发了作者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或赏析其形式的完美之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巧妙地运用声色静动对比,引发了人们丰富优美的想象,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声中有情。 ②主旨句。主旨句一般就是诗歌的关键句。所谓主旨句就是诗歌中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它一般是议论性的或抒情性的,其位置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③表达精彩句。这样的句子,或是在表达情感上极尽曲折,或是在手法上极具夺目之处。考查这样的句子,多是从炼字或表达技巧角度进行。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翻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例3 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炼句”的知识。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骤晴”“绿”,深挖其内涵和效果。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得“骤”,去得也“骤”。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答案]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精要概述 典例精析 即时训练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