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开挖施工方案设计---副本.doc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11.2地形地貌11.3地质情况11.4场地类别、地质构造及地震11.5地层岩性21.6水文21.7主要工程量3第二章编制说明32.1编制依据32.2编制原则4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43.1总体进度计划43.2工期计划安排4第四章施工准备44.1现场准备44.2技术准备54.3施工管理架构图54.4设备使用计划64.5人员准备6第五章施工工艺技术75.1施工工艺75.2.基础施工75.2.1测量放样75.2.2基坑开挖75.2.3基坑换填及验收75.2.4模板加工及安装85.2.5砼的拌制和浇筑95.2.6砼养生及拆模95.3涵身施工方案105.3.1测量放线105.3.2模板加工及安装105.3.3砼的拌制和浇注105.3.4砼养生及拆模115.4预制盖板施工115.4.1施工准备115.4.2钢筋加工及安装125.4.3模板加工及安装125.4.4砼的拌制和浇注135.4.5砼养生及拆模135.5预制盖板的运输和吊装施工145.6砌体施工145.7台背回填、涵顶填土14第六章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及已完成工程和设备的保护措施156.1质量目标156.2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156.2.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156.2.2质量保证体系166.3质量保证措施176.3.1建立质量责任制度176.3.2建立质量管理制度176.3.3质量保证控制措施186.3.4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0第七章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207.1安全总目标207.2安全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207.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07.2.2安全组织保证体系217.3安全管理职责227.3.1 桥涵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职责227.3.2 桥涵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职责237.3.3 桥涵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职责237.3.4 专职安全员职责237.4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措施237.4.1制度保证措施237.4.2专项安全措施24第八章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及措施258.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258.2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管理组织机构268.3环境保护管理制度268.4施工环保措施26第九章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279.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279.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289.3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289.4职业病防治措施299.5食物中毒应急救援措施309.6突发传染病应急救援措施30第十章夜间施工措施30第十一章工期保障措施3011.1以施工准备的充分性保证工期3011.3以施工组织的严密性保证工期3111.4以安全、质量的平稳性保证工期3211.5加强与社会及周边关系的协调保证工期3211.6应对意外情况的工期保证措施33第十二章文明施工3312.1文明施工33涵洞施工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涵洞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奇韬镇奇韬互通AK0+740处与路线正交,为4.0*3.0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用于排水兼过人。1.2地形地貌本涵洞位于福建省中西部的三明市奇韬镇奇韬互通AK0+740处,为高填方地段。1.3地质情况项目区位于闽西南华力西-印支坳陷带,大田-龙岩坳陷的东北边缘,处连城坳陷东侧。测区中部有斜贯测区规模较大的北北东向构造,为区域上政和-大浦深断裂带的一部分;区内构造发育的继承性明显,盖层地层中的一些褶皱和燕山断块活动形成的断陷盆地及切割基底的一些大断裂都继承性地在老的基底构造上发育,各侵入岩体的展布以及产出形态明显受构造控制,主要受新华夏构造的制约,呈北北东向长轴展布。沿线断裂带一般表现为挤压破碎带、蚀变破碎带、片里化带、破碎角砾岩带等,带内岩石破碎,对隧道、边坡影响较大。测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差异隆升,局部表现为老断裂的复活。但总体上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形变极为微弱,测区内未见对线路安全有明显影响的活动性大构造或大断裂,地质构造活动进入相对稳定时期。1.4场地类别、地质构造及地震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域地处闽东沿海南段的断块差异活动区,表现形式主要为:频繁的地震(为地震频发区),现今仍是弱震的密集区,多为浅震型构造地震。历史及近期较大的地震有:至1164年以来,发生了大小级别地震16次,拟建场区尚未有破坏性地震记录,属相对稳定地块:(1)1604年12月29日,泉州外海发生8级地震;(2)1651年2月15日,三明宁化发生5级地震;(3)1997年5月31日,永安西南发生5.2级地震;沿线及附近有众多的温泉(横坑地热田、里心地热田)、地块的升降(表现为北侧升量多、南侧升量少)、河流切割换和阶地发育等。沿线表层第四系地层分部较薄,未见对线路安全有明显影响的生活性大构造和大断裂,地质构造活动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区内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为0.05g,相当于原区化地震基本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