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一、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跃进煤矿位于阳泉市盂县县城东南路家村镇(原清城乡)滴水崖村,行政区划属山西省盂县清城乡所辖。盂县跃进煤矿系山西省盂县二轻系统煤矿,
该矿地理位置为:
东经:113o26′58— 113o28′34
北纬: 38o00′34— 38o02′04。
矿区北距盂县城11km,南距阳泉市26km,东距盂(县)——阳(泉)公路仅2.0km,且井田内有公路与之相连,距东坪新建铁路集运站1.5km,交通十分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该矿区的工业生产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其中尤未突出的是煤炭工业的生产,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煤炭的洗选与深加工、高岭土加工业以及附属矿物的开采,如铁矿石.同时,围绕煤矿的正常生产,在周围形成了材料加工厂、煤机修理厂等一系列附属企业.农业则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
三、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一回引自距本矿井工业场地西北6.8km处秀水变电所35kv,另一回引自距本矿井工业场地北5.1km处温池变电所35kv,双回路电源以35kV 架空线送自本矿井变电所。矿井变电所以双回路架空线送至工业场地,
四、矿区用水简况:
该矿目前生产、生活用水主要采用滴水崖村深井奥陶系灰岩水,通过架设管道输送至坑口供该矿生产、生活使用。该水水质好,水量丰富,能满足该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五、该矿的地形与气象:
本区属中低山丘地带,井田内基岩大面积裸露,黄土覆盖面少,地形复杂。整体地势呈中部高四周低、冲沟发育,沟向为东向或西向,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黄峰脑,海拔1213.7m,最低处位于井田北角的灵芝沟内,海拔970m,相对高差为243.7m。
矿区内向东有小南河、小孩沟、西山沟、灵芝沟,向西有神峪沟、大坝渠沟等沟渠,平时干涸无水,雨季为排洪通道。
该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多风,夏秋多雨,气候比较干燥,降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降雨量500—618毫米,年平均气温8.7℃,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为-6.7℃,七月最高,平均气温为22.3℃;霜冻期为9月下旬至次年4月,无霜期约150天,最大冻土深度0.8m。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一、井田位置、勘探程度及地层
跃进煤矿北邻西沟煤矿,南接固庄煤矿,西面为土塔煤矿与刘家村煤矿。本区位于沁水煤田的阳泉矿区北部。区域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中奥陶统峰峰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石干峰组及不整合于新老地层之上的第三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其中太原组、山西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中奥陶统峰峰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根据矿井巷道揭露和井田内及附近钻孔资料,现将井田内地层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本组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主要为海相浅灰色厚层石灰岩,岩性致密、坚硬、质纯性脆。灰岩中常含有泥质及铁质而呈土黄或浅红色的斑点,故称“豹皮灰岩”。本层灰岩是良好的建筑及烧石灰材料。
(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本组假整合于上马家沟组灰岩之上,岩相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底部为褐黄色、赤红色山西式铁矿层,矿体不规则,呈鸡窝状或扁豆状分布。铁矿层之上为浅灰白色G层铝土页岩,中上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细砂岩、石灰岩层,常夹有2—3层薄煤层。本组厚度50—60m,平均53.5m。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本组与本溪组连续沉积,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石灰岩及煤层,其中石灰岩3—4层,与砂岩、泥岩、煤层有规律地相互交替出现,构成明显的海侵与海退岩序。本组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厚度90—125m。平均厚113.5m。
(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与太原组地层连续沉积,以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K7)为界,属陆相沉积。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交互成层产出。但全井田内全为煤线或薄煤层,极不稳定,均不可采。厚度35.0—63m。平均厚51.5m。
(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为陆相沉积,以黄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由下而上分为灰绿色地层、浅黄色地层,区内零星出露,厚约0—150m,平均110m。
(六)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本组为陆相沉积,以紫色、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及黄绿色中粗粒砂岩组成,厚约0—100m,平均65m。
(七)第四系(Q2+3)
该地层井田内不发育,主要为黄土、红土、砂砾层。黄土位于红土之上,二者之间常夹有一层砂砾层,黄土呈淡黄褐色,具有一定层理,垂直节理发育,有孔隙并保存有植物痕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章植物水分生理上.ppt
- 第2课、种植我们植物.ppt
- 第2课领先世界古代手工业.ppt
- 第36课授受动词-.ppt
- 第2课黄土高原治理和开发20.ppt
- 第3章物质的环境.ppt
- 第3章第3节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ppt
- 第3节 常用连续型分布 3-.pdf
- 第2章1微生物主要类群和其形态结构.ppt
- 第4142节 知识表示的概述和产生式系统.ppt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